APP下载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能力

2018-10-21邹素园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培养游戏幼儿

邹素园

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以后的个性、思想、价值观等有着巨大影响,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蒙与培养,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幼儿  游戏  数学  逻辑能力  培养

2010年6月2日,美国正式颁布了《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包含《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和《州共同核心英语语言与艺术与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读写标准》。这是美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尝试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推动了美国教育的变革。《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中指出了以下两个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目标,这两个目标与数字阅读和写作相关:“以10为单位数到100”,“写数字从0写到20”。 《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还指定了两个针对具体物体的目标:“当对物体进行计数时,按标准顺序说出数字,将每个物体与有且只有一个的数字配对,将每个数字与有且仅有一个的物体配对,”以及“明白最后一个数字名称表示计数的对象数量。”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根据知识的根本来源划分了三种知识,这三者分别是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和社会领域知识。物理知识是外部世界中物体的知识。弹珠可以滚动而方块不可以,这是物理知识的一个例子。如果玻璃掉落在地板上,玻璃可能会破碎,这是物理知识的另一个例子。用来写字的纸的白色是第三个例子。物理知识的根本来源是外部世界中的物体。社会领域知识是由人们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例子是英语和西班牙语等语言。另一个例子是像感恩节和圣诞节这种节日。第三个例子是礼仪规则,社会领域知识的根本来源是人们制定的惯例。最难理解的知识类型是逻辑数学知识,由精神关系组成。《共同核心数学标准》四个目标中的前两个是可直接教授的,而后两个目标需要通过孩子自己的思考发展起来,因为它们涉及每个孩子必须从内部建构的数学逻辑能力。教师可以为幼儿园的孩子提供机会,通过玩耍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源于对动作水平具有逻辑意义的概括和内化。因此在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能力时,教师也应当从一些活动着手,利用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考,学会反思,从而逐渐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幼儿年龄小,天真烂漫,对游戏总是有着无限的热情和兴趣。根据这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帮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数学逻辑能力。游戏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供教师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形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學目的并不是让幼儿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而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对学习数学更有兴趣,这样有助于幼儿以后的数学学习,重点是让幼儿学习数学思维方式,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所以说,利用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游戏活动可以成为教学的载体和途径,既能够让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又能够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幼儿阶段小朋友都还在幼儿园内,新课标指出,幼儿园孩童的基本活动就是游戏,因此教师们应该在游戏中进行教与学。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许多针对幼儿的游戏中都蕴藏着需要他们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十分自由的,幼儿也比较愿意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完全放松自己。有相关调查显示,即使长时间给幼儿相同的玩具,他们还是会不由自主、不厌其烦地反复摆弄,这就说明,这一事物对幼儿阶段的小朋友们来说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师们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帮助小朋友锻炼数学逻辑思维。《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的教学反复,重复说明知识点,那就只是唱独角戏。同样的,如果只是让学生反复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成年人可以鼓励孩子在三种情况下进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在物理知识活动中、在小组游戏中。下面是一些通过鼓励孩子思考,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例子。

一、日常生活中的情况

当一个孩子漏了牛奶,一些老师说:“你应该拿一块海绵把牛奶擦干净。”相反,另一位老师可能会问:“你应该做什么?”第一种反应并不是鼓励孩子思考,第二种反应是的。孩子要决定做什么就得考虑要拿扫帚、拖把还是海绵。

在有些教室里,孩子们一整天都在做规定的活动,他们只是顺从老师。在其他教室里,孩子们可以自己做选择,我们可以听到老师们问:“你想画画还是玩积木?”儿童(和成年人)在他们必须做决定的时候会考虑得更多,特别是一旦他们做出决定,就不能再改变主意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一天中可以提供许多其他的选择,例如阅读这本书还是那本书,唱这首歌还是那首歌,在桌子上还是在地毯上做填字游戏。做决定前,老师如果鼓励交换观点,孩子们就会努力想出一个比任何其他观点都更有说服力的观点。

二、物理知识活动

教师在引导幼儿加深对各种形状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时,在课堂上引入了这样的游戏活动:首先准备几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然后随机指向一种图形的形状,让幼儿们说出他们所熟悉的东西有哪些是这种形状的。比如当教师指向圆形的时候,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出这样的一些参考物品:太阳、月亮、碗、硬币、杯子、车轮等等。当指向长方形这一形状的时候,幼儿们则可以说出门、停车场、大卡车、食物盒、桌子等参考物品。这样的游戏活动形式简单,但是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几何图形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

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短, 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摆春天 ”、“摆秋天”图片上哪些是动物,哪些是交通工具。把多余的那个拿掉,看图编故事,都可以锻炼幼儿判断、推理能力。再如“看图改错”怎样才 能拿到苹果,怎样三刀把蛋糕切成八小块等等。通过这些智力化的数学游戏能有 效地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考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自然条件、简单实物、工具等组织幼儿亲自进行一些简易的小型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动手时动脑,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询问,在动手中提高。比如给每一个小朋友一个塑料口袋打开兜一圈,然后扎上口。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塑料口袋鼓起来了“咦,塑料口袋 怎么变成圆鼓鼓的?它里面装着什么? 怎么看不见?放开口塑料袋变扁了什么东西跑掉了,怎么用手抓不住? ”通过幼儿的亲手实验使他们感觉到了空气的存在,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动脑对感性经验进行分析、

综合就可以概括抽象出空气的性质。可见让幼儿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可以锻炼幼儿的思考力,促进学前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小组游戏

教师们可以让小朋友们进行“开商店”“开餐厅”等活动,以“开餐厅”为例,在游戏之初,教师们要先带领学生们数数,数出餐具、桌子、椅子以及顾客的数量,在小朋友们扮演的客人光临时,椅子和餐具是不是一致的数量、能否迎合“客人”的需求。“收银员”应该由小朋友们轮流扮演,教师们要在收银台耐心教会小朋友们十以内的加减法,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重复,让小朋友们的脑海中留下基本的数学印象。

音乐椅游戏中最需要思考的一部分,是儿童为游戏做准备时对椅子的安排。他们必须决定为多少名玩家准备多少把椅子。有些孩子想安排和玩家人数一样多的椅子,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希望椅子的数量比玩家人数少一个。他们还需要就将椅子排成一排,背靠背排成两排,排成一圈还是摆成一些其他形状的问题达成一致。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投票前讨论时必须建立的类别,数量和空间关系。游戏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努力靠近椅子,从而形成空间和时间关系。有些孩子在椅子之间跑步,但靠近椅子时走得很慢(做出空间和分类关系)。当两个孩子坐在同一张椅子上时,从空间上考虑决定不了是谁先坐了上去。时间关系不是总能从空间关系推导出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与游戏紧密相关,在数学教学中,游戏也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其中的学习模式之一。利用游戏因素,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并且逐步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游戏在于“享乐”,但游戏者在“享乐”中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享受游戏的同时, 智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可以自由发挥,同时,身体上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这有利于学生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逻辑思维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数学具有严谨性,所以以游戏为主的教学需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教学中要以科学的态度,结合游戏的载体把正确概念传递出去,从而让幼儿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并知晓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的目的不是直观,直观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直观性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直观性原则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多种直观手段,在游戏教学中具体表现为直观的教具、语言、规则和动作;三是启发性原则,启发性的游戏能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不是仅仅跟着老师的思维,只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独立思考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可以帮助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反思,以后再遇到相关类似的问题时,就能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条例[z].2001.

[2]王凌莉.初探游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家教世界,2012(10).

[3]王晓玲.幼儿数学思维开发小议[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2).

[4]杨光富.美国首部全国《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5-109.

[5]張双双,孙晓林. 诗画教学:对幼儿数学学习新路径的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1).

[6]赵晓静.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J].成功(教育)2013(08).

猜你喜欢

培养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