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关于“第一次考试”的家校对话

2018-10-21张新峰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拼音行为习惯习惯

张新峰

新学期开学,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的孩子分到了我班,第一次小测验后,她说要和我谈谈孩子的情况,我当时正在外地学习,她就发了微信给我。我觉得很多刚上小学的孩子家长可能都会有她的困惑,就把我和她的微信交流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点帮助。

张老师您好:

孩子又成为您的学生真是挺荣幸的。

上一年级,这就意味着孩子告别了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从此步入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小学生活,孩子们有些不适应,说实话,家长们也有些不适应。

还记得航航刚开学那几天,我每天都是在坐立不安的状态下度过的。每天都看着表数十次,不是担心孩子淘气,坐不住惹老师生气。就是担心他个子小被别的同学欺负。我相信,许多家长和我的感受都是一样的。

幼儿园的学习是从孩子们兴趣出发进行的各种趣味性活动,老师们更注重活动的过程。活动中孩子们是否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知识,收获了快乐;而在小学,学习的过程固然重要,作为家长可能更注重后面的结果,那就是考试成绩。因为有高考这道坎,谁都不会掉以轻心。毕竟,最终还是以考试成绩录取学生这种状况,在我国近期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吧!所以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顺利考取好的大学。

这不,国庆节放假前,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考试,其实也不算什么考试,只是一次随堂测验罢!刚放学回家,孩子就高兴的对我说:“妈妈,我们考试了。我语文考了100,数学87。我语文比小乐多,数学比他少。”说完就乐颠颠地跑去玩了。回到单位,我打开他的书包,看了他的成绩单,拼音都写对了。数学有一组他竟然没做。对他来说,其实一点也不难。回来后,我问他这道题怎么没做。他说他贪玩了,瞧,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对刚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考试”这个意识,一切还都在适应过程中,而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家长、孩子一起共同努力来完成。

也許有人觉得孩子进了学校,一切都是老师的责任了,家长只负责好孩子的生活就行了,这就错了。孩子年龄小班额又大,要求老师照顾到每一位孩子那是不太可能的。孩子对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往往是弄不清楚的,就是需要我们作家长的特别细心观察,留意孩子的表现,耐心帮助他们。比如,孩子刚开始读书就要学习拼音,有的家长对拼音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总认为孩子主要是学汉字,拼音学习的好坏没有什么关系。殊不知拼音是学习语言的柺棍,不仅课堂教学经常用到,课外阅读也经常用到,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更要用到,所以家长一定要协助老师帮助孩子把拼音学好、学扎实,同时教育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我们不会以孩子卷面上的那个数字来评判老师和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老师大力倡导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是非常非常赞同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虽然孩子的学习是艰难的,但是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拥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航航妈妈你好:

不以成绩论英雄。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起步阶段,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兴趣和状态。家长——你有兴趣、在状态吗?永远不要苛责孩子。如果你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但是,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第一,身心健康,养成良好习惯;第二,正直勤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热爱读书,开阔视野;最后才是成绩优秀。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航航妈妈,你对孩子教育的关注让我欣慰,对儿童教育的认识值得肯定。关注孩子的当下,我们更得放眼未来,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始终觉得我们学生“学做人第一”。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让学生好好学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他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他们的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

老师在学生的心目里,特别是在一年级学生的心目里是神圣的,听从老师的话甚至胜过听家长的话,有时候家长的话可以不听,但老师的话是绝对服从的。应该说,这是正确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同的反映。

一是当学生犯了纪律受到老师批评,而批评方式方法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时,孩子会出现不满情绪,表现得情绪低落,甚至对老师抱怨、反感;二是当学生看出了老师的某些行为不当时,比如表情冷淡、待人不公、脾气暴躁等,也会对老师产生怀疑,淡化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形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既不要简单否定老师,也不要简单压制孩子,而要冷静分析,妥善对待。要告诉孩子,犯错误是自己的事,自己要改正,不能因为方式方法不当埋怨老师,这对自己是不好的;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卡、家长会与老师个别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相信多数老师是会正确对待的。总之,家长在孩子面前要重视维护老师的威信,在老师面前要正确反映孩子的情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老师,不但要教育好自己所教的学生,更要和学生的家长深入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会他们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学校的教育,家校联动,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拼音行为习惯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