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探析

2018-10-21李毅林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上机信息技术课指法

李毅林

当今科学技术突发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在这个时代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教育改革可以说是教育为了适应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未来出发思考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几点:

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里,初一的教材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理论,初中学生对此兴趣不是十分浓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学生缺乏上机操作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影响以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等等学生有兴趣的内容。总之,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一些学生上机操作方式体现出来予以解决。

二、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有的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带动落伍的同学,让两个人轮流操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同時,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为学生设计几项开放型的任务,编制一份小报等等,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和多种的任务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 Word2003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的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学生也学会利用“画图”等各种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

四、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频繁更新,一项调查资料显示: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以每年20%的比例被淘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我想计算机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最让学生着迷的,是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图片等等。一个普通学生也能做出来吗?因此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自信心与兴趣。

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内容应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在上机时,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学到了方法,才能终身受用无穷。比如,在指法训练中,必须保证学生采用了正确操作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盲打。

明确上机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一个学习阶段规定一个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要规定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比如,在字母键指法练习中,先进行的是中排键的指法练习,然后是上排键指法、下排键指法的练习。最终目的是学会了所有字母键的指法操作。达到盲打。

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上机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比如:在教学“画图”这一软件的“椭圆工具”的用法之后,“矩形工具”的用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来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在学习和操作中感到自己探索的乐趣,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材本身是死的,教师的教学是活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上机信息技术课指法
上下排键指法 教学设计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提高中职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策略
微课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实践与尝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师钢琴教学中指法的重要性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