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语言:借助文本学讲故事

2018-10-21谢员妹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蔡桓公教参扁鹊

谢员妹

【案例背景】

翻开人教版四下的语文教参,我们不难发现,教参中相继提出复述的有:

一单元,教参P14页,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二单元,教参P31页,能复述课文《中彩那天》

教参P38页,能复述课文《尊严》

八单元,教参P179页,学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引导他们阅读故事。

除此之外,本册的第四组战争篇,第七组的励志篇也可以相应的进行复述、讲故事训练。

纵观本册的教材,不难发现复述、讲故事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练点。

但是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说话的现状是怎样的呢?老师忽视学生说话的实践,学生呢?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不愿说

二、不敢说。坐在位置上会说,一旦站起来就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畏畏缩缩

三、不会说。无头无尾,重复啰嗦,表达不清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课文其实就是讲故事,它不是一字不漏地背诵课文,而是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悟、体会,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积累下来,再添加想象,最后绘声绘色表达出来的过程。这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予以方法指导。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以四下《扁鹊治病》一课教学为例,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课堂再现】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扁鹊发现蔡桓公身上的皮肤有点小病,于是一次又一次拜见蔡桓公想给他医治,可是蔡桓公每次都拒绝,最后导致死亡的事。故事短小,易懂。

所以将本课教学的主目标定为明白、具体、生动地讲寓言故事。具体教学场景如下:

板块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导入,明确任务: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要来练习学讲故事。

故事的题目是——《扁鹊治病》

2、质疑:

如果你是听故事者,看到这样的故事题目,你想听什么?

预设:扁鹊给谁治病?扁鹊为什么给他治病?扁鹊是怎样给他治病的?他的病被治好了吗?

(课伊始,以听故事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抓题眼“治病”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二:初读,了解梗概,把故事讲明白。

1、引导学生讲故事梗概

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之后,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扁鹊发现蔡桓公皮肤上有点小毛病,所以扁鹊三番五次想给他治病,可是蔡桓公不相信,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最后蔡桓公病死了。

师:同学们,就这么讲故事,故事好听吗?(生:不好听)

师:是的,就这样太简单了,不好听,那么怎样讲,故事才好听?

生:把扁鹊拜见蔡桓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蔡桓公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都说进去。故事才好听。

(故事梗概就是浓缩版故事。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就是用一句话把故事讲明白。)

板块三:再读,聚焦对话,把故事讲具体

1、学生再读课文2-5小节,找出蔡桓公和扁鹊的对话语句。

2、聚焦对话,扶着试讲故事:

(1)对话练习: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师生互读

(不同形式读人物对话是为了熟记课文语言,为离开课文,讲故事做准备)

(2)熟记对话:自由试讲——同桌互讲——指名试讲。

(3)试讲故事:加上提示语和蔡桓公怎么做的内容试着讲一讲故事。

(4)评价:是否讲具体

3、小结讲故事方法:多读对话——熟记对话——试讲故事。

4、仿照方法,分组自学试讲扁鹊后面的三次拜见大王的故事。

5、讲整个故事:把蔡桓公四次拜见扁鹊的故事连起来讲一讲。

(随机点评:故事讲具体了吗?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背课文的现象,随机引导:这样讲故事好听吗?,那么怎样讲故事才好听呢?)

(这一板块把故事讲具体,是教学重点。采用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具体,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实践,其目的是先扶着学生把故事讲具体,突出讲故事的“讲”,落实故事讲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吸收语言——内化语言——表达语言”这三个过程。

有了这第一次的讲故事的经验,放手讲蔡桓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拜见扁鹊的故事就不难了,然后在反馈交流的时,都以“是不是在讲故事,是不是讲清楚了,是不是讲具体了来评价,以此来落实学讲故事的教学目标)

板块四:再讲,关注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

1、观看《故事大王》大赛视频,悟方法。

2、学生再讲故事:加上肢体语言自由试讲——指名上台讲故事

3、互动评价:关注故事是否讲好听,肢体语言是否得体等

4、故事结果:齐读最后小节,揭示寓意。

课堂总结。

(这一板块引导学生观看《故事大王》大赛视频目的是让学生与自己有一个直观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要想把故事讲生动还要加上人物语气,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然后学生试讲故事时,以声音是否响亮、口齿是否清楚、语言是否生动、表情是否丰富等肢体语言来落实把故事讲生动这一目标)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非常明确——借助文本让孩子学习讲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指目标,循序渐进,富有层次,不仅把故事讲得具体,而且讲得生动。课堂中我通过设置讲故事的阶梯,让学生感受到讲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把故事梗概讲清楚,记住人物对话把故事讲具体,加上動作、神态、语气、表情等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吸引人。整堂课注重评价、关注互动生成。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讲故事的本领,提高了讲故事的能力,收获甚大,一课一得非常明显。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蔡桓公教参扁鹊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讳疾忌医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