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开设《有氧战斗》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2018-10-21胡飞锋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必要性高校

胡飞锋

【摘 要】为了突出高校体育课程的上述职能,当前需要在体育选修课程中重点引入以有氧运动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为,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塑造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优化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策略包括:基于校本原则整合课程内容、以增进学生职业素质为目的、以便利日常运动为教学重点、自媒体下形成相互激励态势。

【关键词】公共体育;高校;《有氧战斗》课程;必要性

在高校教育理念向职业化方向倾斜的当下,需要拓展对高校公共体育(下文简称:体育)课程的职能认识。高校体育课程对于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为了突出高校体育课程的上述职能,当前需要在体育选修课程中重点引入以有氧运动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就其原因在于,高校体育传统课程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教学内容,其或许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这种“耗氧运动”却不利于学生在接下来专业课程中的学习。因此,这就为开设《有氧战斗》课程内容提供了现实基础。《有氧战斗》所涵盖的课程内容较为丰富,本文并不打算对该课程的内容展开系统分析,而是在强调该课程必要性的同时探讨引入该课程的可操作性问题。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们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探讨《有氧战斗》课程的可操作性问题,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点不足。

(一)教学项目相对固化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可知,高校体育教学依托体育教学大纲,主要围绕着竞技体育项目来开设课程内容。同时,为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但选修课也主要围绕着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来开展。这种相对固化的教学项目,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其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但上述项目所賦予的竞争状态并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较为封闭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由学术型向职业应用型转变,高校教学资源都应围绕着这一理念进行配置,其中在体育教学环节则需要优化课程内容。然而,高校体育教学似乎与专业教学之间在历史上缺乏必要的联系,即使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创新驱动,但创新的方向仍拘泥于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所以这又促使高校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出现松动。

(三)学生体验感不理想

面对持续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群体需要的是借助体育运动来调节身心,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专业课学习和准备考研。但无论体育教学目标还是教学项目所存在的不足,都严重降低了学生的体验感。

二、开设《有氧战斗》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在以上问题导向下,开设《有氧战斗》课程的必要性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因其封闭的目标导向,使得体育课程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若是不打破相对固化的教学模式,则难以使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获得成功。随着《有氧战斗》课程的开设,其以拳击、中国武术、舞蹈等为主要元素的有氧运动内容,便能显著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有氧战斗》课程所具有的自创特点,也为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了基础。

(二)塑造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大学生进入职场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除了“隐忍”,便是通过积极的有氧运动消化掉由“隐忍”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样,大学生目前所处在在校学习阶段,他们时刻面临着社会交往活动,以《有氧战斗》课程为契机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消极情绪,并能够较快的从阴霾中走出来,这些都成为了该课程塑造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功能。

(三)优化体验激发学生参与

若要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形成健康的身体素质,不能仅仅限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时空维度下,而是需要学生将体育课程所学内容延续到日常生活之中。《有氧课程》所内含的丰富元素,便能通过优化学生的课程体验感来使激发他们,将课程所学内容延续到日常生活之中。

三、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引入《有氧战斗》课程的实施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基于校本原则整合课程内容

从目前关于《有氧战斗》课程的介绍中可知,该课程所包括的内容主要以:拳击、武术、舞蹈等为创作元素,并结合有氧运动需要所进行动作设计。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引入《有氧战斗》课程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在校本原则下来整合课程内容,整合的方式主要为聚焦某一创作元素,以男生和女生都同时适合的有氧运动动作作为教学内容。

(二)以增进学生职业素质为目的

目前不少同行都意识到《有氧战斗》课程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有氧运动本身也能够塑造学生的体魄。但笔者进一步的指出,围绕着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转换,应以增进学生的职业素质为课程教学目的。在上文已多次提及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身体素质等,都应归属为学生的职业素质范畴。对此,同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以便利日常运动为教学重点

随着在校本原则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选择和整合,这里还需要以便利学生的日常运动作为教学重点。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可知,多数学生的日常活动场所为寝室或者学校操场。显然,学校操场并不适合于将“有氧运动”进行到底。因此,需要以便利学生在寝室完成有氧运动,来作为《有氧战斗》课程的教学重点。笔者建议,可以把重点放置在“搏击操”的教学内容上。

(四)自媒体下形成相互激励态势

为了拓宽《有氧战斗》课程教学的影响面,体育教师可以组建“有氧运动群”,以微信平台来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搭建起相互交流体验、相互鞭策运动的载体,这样就借助自媒体平台功能提升了《有氧战斗》课程的职能影响。

四、小结

高校传统体育课程中的“耗氧运动”并不利于学生在接下来专业课程中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开设《有氧战斗》课程内容应成为了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需要在体育选修课程中重点引入以有氧运动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为,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塑造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优化体验激发学生参与。

参考文献:

[1]冯炎红.高校体育舞蹈舞种简化课改实验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4).

[2]袁媛.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方法浅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6).

[3]晁嘉文.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游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12).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必要性高校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