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文化的新感悟

2018-10-21王子涵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感悟

王子涵

摘要:本文通过媒介文化深入揭露了传播的本质,并且以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从传播现象到传播实质,分析赫胥黎的惊人预言,分析“泛传播”和“窄播”,以及大数据时代下,人们无法思考,深受媒介充斥头脑等一系列现象。旨在通过《娱乐至死》这本书让更多人注意到并意识到这一严重问题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文末引用周国平先生的看法,借周先生之口表达了大多数读者心声以及感悟,希望国人看过这篇论文会有所触动。

关键词:媒介文化;娱乐致死;感悟

乍看书名,笔者不禁觉得尼尔·波兹曼一个诳语者。看看封面,无头的一家四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为什么是无头呢?笔者带着这两个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翻开了这本《娱乐至死》。通读一遍后,书中的思想几乎看不懂。但随着专业课的深入学习,了解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以及“冷媒介、热媒介”这三个著名的传播理论后,再次翻开这本书,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一、揭开媒介华丽的外衣,看清传播本质

第一部分前两章完全符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或者说前两章是对这一观点的延伸。第一章媒介即隐喻是把媒介类同于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式——隐喻。文中列举了很多例子:“钟表不懈的嘀嗒声代表的是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的日渐削弱”;“眼睛代替了耳朵而成为语言加工的器官”等等。这些例子不仅进一步阐述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而且尼尔波兹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这一观点大大丰富了“媒介即讯息”的内容,并且更适用于当下的媒介发展环境及走势。当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或分庭抗礼或趋于融合,报业集团的负增长、电视台广告投放量大大减少、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杀得火热……,这些现象看似预示着传统媒体的消亡,新媒体的图强,但是别忘了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这句话,何为隐喻?把甲隐喻成乙,目的是揭示甲的实质。当下媒介环境的表象都是披着华丽的外衣,其背后的传播实质需要我们用“娱乐至死”里的观点一一揭开。那传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依我个人观点来看,传播的本质在于对受众的影响而非传播的过程。书中的第二章正是此意。“媒介即认识论”与“媒介即隐喻”的不同在于它更强调对受众的影响。一个人的认识会影响他的世界观,世界观变了,认识会发生更为巨大的转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媒介以它独有的方式改变着受众的认识,也就改变了受众的世界观,最后改变了认识论。

二、我們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不同与乔治奥威尔的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娱乐至死》这本书证实并预言了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种“泛娱乐化”的现象带给我们的是短暂的欢乐却是永久的疼痛。

孟子就曾忧虑过这种现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何“死于安乐?”为何“我们会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呢?”粗浅的理解是:我们过于热爱娱乐,出现了乐不思蜀的现象,然后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娱乐越不想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如此循环往复,歌舞升平、夜夜笙歌的日复一日,最终真的会像汉成帝刘骜一样死在赵合德的温柔乡中。用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就是:在媒介催拉枯朽的作用下,让我们本身就不够坚强的意志再一次分崩离析;本身就不够充足的业余时间再一次七零八落。

报刊时代,我们以报纸、书籍、期刊等方式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广播电视时代,我们以热播的广播剧、电视剧等津津乐道;互联网+时代,形式则更为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乱的综艺;各种选秀层出不穷;心灵鸡汤、内涵段子、评论水军比比皆是。这看似大数据时代的一种信息爆炸,实则是一种文化上的“泛传播”或者说是一种“窄播”。我认为“窄播”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新型的媒介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客户量身订制了一份专属媒体空间,它根据用户平时的生活习惯粗略地分析了用户的喜好,然后为之源源不断地提供与之相配的信息。认为用户不喜欢的东西即为废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窄播”现象。

三、无法经过大脑思考,填鸭式媒介充斥

在“窄播”现象泛滥的当下社会中,我们面对庞杂、众说纷纭的社会信息,有时无法明辨信息的真伪,时常恐惧、迷茫、颤栗。我们都知道,人脑是越用越灵活的,在当下这种近乎填鸭式的媒介境况下,无法用大脑进行甄别与思考,是我觉得最可悲的事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消息更新换代的速度过于迅速,有点让人理不清头绪;但一方面,人们不善于、不乐于、甚至不想动脑思考的劣根性太过明显。无法思考、不会思考,我觉得才是当下最令人担忧的痼疾。也是《娱乐至死》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

“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至死吗?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这是周国平对《娱乐至死》的感悟。笔者十分赞成周国平的看法,并且十分敬佩尼尔·波兹曼的远见著识。33年前的观点至今广为受用,而且对未来媒介的发展提出了预见性的看法,并对受众的行为做出了深刻分析,引发受众的深刻思考。这无疑是一种伟大的创举。

总之,在“娱乐致死”的时代,保持本心,做好自己,不负韶华,是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1.

猜你喜欢

感悟
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作品的思想倾向
做教育的聆听者
在班级细节管理中绽放智慧之花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