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加强环评机构考核的思考

2018-10-21吴烽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1期
关键词:必要性考核思考

吴烽

摘 要: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的资质管理已经走过了32年,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环评机构全行业现状来看,管理不到位、环评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文章分析认为可以通过推进评级管理机制、推进环评行业自律、通过条件设置影响政府招标等方法进一步加强环评机构考核管理,进而提升环评服务质量。

关键词:环评机构;考核;必要性;思考

1 前言

从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以来,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的资质管理已经走过了32年。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环评机构报告质量把控不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不但影响了环评市场的信誉和口碑,也影响到了环保部门的整体形象。强化机构考核、规范环评市场,提升服务质量,是环保部门审批战线的重点工作之一。

2 对环评机构管理考核的行政权力简介

2.1 资质管理方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九条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36号)第三十四条、第四十四条等规定,环评机构涉及资质管理问题的,无论是资质考核、颁布和管理都由生态环境部进行处理。

2.2 地方环保部门考核权利方面

部分省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的考核权利。如《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令第364号)第十一条,该条款明确了浙江省各级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开展考核的权利与义务。部分设区市,甚至县级环保部门根据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当地的环评机构考核办法和细则,如《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和<宁波市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甬环发〔2013〕18号)。

3 加强环评机构考核的必要性

在实施“放管服”改革前,环保部门开展环评审批时,审批人员、环评机构、建设单位都有互动,对接比较充分,项目情况知根知底。但是现在,随着环评审批制度的不断优化改革[1],从“跑一次”到“跑零次”,实际上实现了环评机构责任的回归,放下去,能不能管的住,环评机构已成为关键角色。从全行业来看,环评机构管理不到位、环评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根据2018年3月环保部通报,2017年度各级环保部门共对存在违规问题的143家环评机构予以行政处理255家次,对256名环评工程师予以行政处理266人次。在环评机构查处中发现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占到90%;在环评工程师查处中发现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占到64%。

从当前环评机构管理考核总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业务不精、质量不高。部分环评机构只着眼于眼前利益,不重视内部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和编制文本的质量管控;个别环评机构甚至闭门造车,不考虑当地实际,尤其是个别省市审批制度改革的特殊要求,按常规经验编写环评,影响审批效率。

二是作风不实、担当不够。部分环评机构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2],项目评价分析不能脚踏实地,内审机制流于形式,导致报批文本质量参差不齐。个别环评机构不肯担当,知难而退,尤其对重大项目、风险项目避之不及;在面对复杂项目或群众关注度较高项目时,少数工作人员不能独立分析、客观判断,习惯推诿到审批部门,导致建设单位对环保审批工作不理解、不满意。

三是效率不高、态度不好。部分环评机构及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做事拖泥带水,甚至多头兼顾,导致文本编制及修改速度缓慢。同时,随着环评技术服务的日益重要,个别环评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甚至存在高高在上的心态,不积极、不主动。

4 进一步加强环评机构考核的几点思考

4.1 推进评级管理机制

目前普遍采用的环评机构考核模式,都是对环评机构上一年度开展环评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考核打分,然后公布结果。虽然有优秀、良好、合格甚至不合格之分,但在实际运用上,大部分机构都是合格以上,基本不会影响下一年度环评工作的开展。同时,考核结果公布之初,企业和群众还会关注一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逐步遗忘了。最终导致环评机构考核不痛不痒,处境尴尬。

当前随着环评咨询业务扩大,环评机构数量大幅增长,企业和群众挑的眼花缭乱,如何选择一家“靠谱”的环评机构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难题。只有切实推进环评机构评级管理机制——即通过调整考核结果评定模式,将一次性的考核结果转变为环评机构今后的评定等级,同时推进配套的等级制管理机制建设和应用,才能加强考核结果的威慑力和约束力,真正发挥环评机构考核的作用,切实保障委托企业的消费权益。

一方面能够提升环评市场整体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差的环评机构就像是害群之马,影响了环评市场的整体形象。阻止考核垫底的环评机构进入市场,剩下相对服务质量较好的环评机构,既能适度地净化市场,又能提升环评市场的平均服务水平,一举两得。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环评机构考核的威慑力。环评机构考核结果如果不能转化为市场行为,影响到环评机构的切身利益,则会效力大减。只有磨好市場这把刀,时时提醒环评机构考核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起到考核的作用,促进环评市场的良性发展。

4.2 推进环评行业自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第六条:“国家支持成立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秩序,组织开展环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建立健全行业内奖惩机制。”

环评行业协会发展了很多年,对我国环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通过纵向沟通强化了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的对话联系;二是通过横向协调,互通有无,满足各环评机构的个体需要;三是通过制定行业规定实行行业自律,保障了环评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

环评机构的管理考核可以和行业协会管理相结合,一方面更能体现考核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考核的约束力。

一是引导行业协会加强内部管理。行业协会作为一个环评机构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应当设立必要的运行机构,制定完备的行业管理规定,强化内部管理,才能真正起到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利益,避免恶性竞争,稳定环评市场发展的作用。

二是通过行业协会的协助加强机构考核的技术力量。每年度的机构考核量大面广,技术性强,时间要求高,临时需要的技术骨干数量较大。环保部门可以适当联合行业协会,共同开展考核工作,既能加强考核力量,也能促进行业协会的内部管理。

三是将行业协会的管理考核作为环保部门行政考核的补充。环保部门的行政考核及处理结果必须有相应的法定依据,很多方面难以兼顾。行业协会作为一个相对专业的社会组织,可以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协会成员的共同意志,对内部管理考核进行自主设定。既能强化面上的管理,也能强化管理的深度,是环评机构考核的有益补充。

4.3 通过条件设置影响政府招标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资企业可以带头运用环评机构考核结果,优先支持优秀的环评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限制较差的环评机构进入招投标名单。

比如《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省环保厅将环评机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通报省发改、经信、交通、水利等部门,各级环保部门将评定结果通报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及发改、经信、交通、水利等部门,优先支持A级等信用等级领先的环评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及省重点工程的环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毅钊.地级市环评审批制度创新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3).

[2] 魏强.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及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

猜你喜欢

必要性考核思考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