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中的威尼斯乐派

2018-10-21沈通

黄河之声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

沈通

摘 要:作为文艺复兴后期最为耀眼的存在,威尼斯乐派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在同时期各国家的纷乱繁杂的音乐文化中,为何亚德里亚海沿岸的这个水城成为了当时音乐的中心。本文通过分析威尼斯所处文化环境,探究圣马可大教堂成为当时音乐核心的原因。

关键词:威尼斯乐派;文化环境;宗教环境

文艺复兴末期的罗马乐派创作体现了长期发展的复调音乐的最高成就,而威尼斯乐派则是以代表了新的音乐发展趋势的主调合唱为其主要风格。我们将“音乐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这一概念引入之后从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宗教环境和政治环境等方面,对威尼斯自身的文化环境进行分析。

一、威尼斯的地理环境与宗教环境

(一)地理环境

公元前5世纪,西罗马帝国遭受到日耳曼满族入侵,一支逃亡的难民无意中来到了亚得里亚海的沿岸,这个名叫威尼斯的地方。威尼斯特有的潟湖地形导致这些人们并不能放牧和农耕。那么摆在威尼斯人的祖先面前的生存之道只剩海盗或者经商两条道路。而威尼斯平直的海岸线,和附近较浅的海水,不利于大船的行驶。这也就使得成为海盗,并不适合这座城市中的人们。

(二)威尼斯的宗教环境

威尼斯的宗教位置,其距离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相对较近,距离东罗马帝国要遥远许多。这样的宗教地理位置很让人误以为威尼斯是在西罗马帝国管辖下的。但是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威尼斯在宗教问题上都更加倾向于东罗马帝国。

这种混乱的宗教状态,究其原因可能是源于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威尼斯的主要发展途径是商业,选择东罗马帝国所带来的好处是,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遥远造成的东罗马帝国难以对威尼斯进行管理而造成的相对自由。其次,威尼斯从西罗马帝国投入东罗马帝国的怀抱,这本身对于东罗马教廷来说便是一个打击西罗马教廷的例子。這也就间接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给予了威尼斯相当多的优惠政策和经商便利。

综上两点我们不难看出,威尼斯之所以选择东罗马帝国,是因为更近的西罗马帝国战乱频繁且有不断削弱皇权的习惯,而东罗马帝国则在能够提供给威尼斯各种便利和实惠的同时给予威尼斯更大的自由。

二、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与同时期其他教堂的比较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有着无数宏伟的教堂。我们将其中三者进行比较,试分析圣马可大教堂成为16世纪文艺复兴后期音乐中心的部分原因。这三者分别“圣索菲亚大教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处于亚德里亚海沿岸水城威尼斯中的“圣马可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存在于东罗马帝国首都的著名“拜占庭式”建筑,与其同时期的教堂相比其宗教文化并不逊色。但是,与圣马可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相比较,圣索菲亚大教堂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却相当得贫乏。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并未出现以其为中心的,如圣马可大教堂一般的音乐流派也并未出现如帕莱斯特里那和维拉尔特一般著名的音乐家。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圣索菲亚大教堂遭到过无数次的毁坏有关。从公元360年到公元562年,圣索菲亚大教堂经历过两次完全的损毁,而在查士丁尼皇帝进行第三次重建后,圣索菲亚大教堂又经历过多次的破坏。没有稳定的环境给予音乐进行发展,这无疑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没能达到如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一般的音乐水平的原因之一。而想要了解圣马可大教堂为何能够成为文艺复兴晚期欧洲音乐的中心,还需要结合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发展。

作为一座由文艺复兴多位艺术家参与而建成的大教堂,再加上其位于天主教的圣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相较于圣索菲亚大教堂而言,毫无疑问其音乐发展的环境是更加稳定的。同时,帕莱斯特里那于1551年任圣彼得大教堂茱莉亚唱诗班指挥,后1571年重返梵蒂冈,出任茱莉亚唱诗班乐长。同时,也就在16世纪中叶出现了,以帕莱斯特里那为代表的罗马乐派。其作品主要集中在弥撒曲、经文歌等体裁。而后世之所以仍然认为威尼斯乐派是当时音乐的中心而不是罗马乐派,其原因也主要是音乐,罗马乐派在17世纪巴洛克时代开始时,仍然坚持原本保守的宗教音乐体系,而拒绝新音乐形式和风格。

三、威尼斯音乐与文化环境相联系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音乐的中心,有以下原因:

首先,从较大宗教背景和地理位置角度来看,威尼斯作为当时著名的商业国家,其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社会环境稳定,给予音乐发展以稳定的社会物质条件。避免了如圣索菲亚大教堂一般被多次损毁的命运。宗教管制的松散使得原本应该处于东西罗马帝国夹缝中的威尼斯反而成为了一个宗教宽松地带。使得威尼斯的音乐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去进行音乐创作,例如打破原本宗教单一合唱队形式的复合唱风格的出现。

其次,也是由于威尼斯独特的政治和宗教体制。其作曲家创作了大量被直接运用于民俗活动的音乐。音乐本身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东西,而是真正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这种形成环境也导致了威尼斯音乐独立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之外。

最后,对比帕莱斯特里那和维拉尔特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帕莱斯特里那由于结婚而被教堂解职,在20年后才再次回到圣彼得大教堂。而反观维拉尔特,在维拉尔特对威尼斯乐派做出巨大贡献和获得巨大成就后,由于其能够稳定地在圣马可大教堂中任职,这就导致维拉尔特的音乐创作风格和对于音乐的研究被其徒弟所继承,而威尼斯乐派的地位,也正是由这样的传承所奠定的。这种师徒的传承关系,也是促使威尼斯乐派发展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 冯钢.威尼斯乐派的师承关系中音乐理论的形成[J].人民音乐,2011,10.

[3] 尚洁.从“威尼斯之谜”看共和国的政治体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
基于SWOT的中外合作办学文化环境分析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老年友好城市核心指标的调查情况分析
刍议多元文化环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思考
文化对行动的影响
城市文化环境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文化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