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德育教育,让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绚丽绽放

2018-10-21莫风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教师

莫风华

摘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学校教育方针对德育的基本定位,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育系统工程中,我们如何用正确的德育思想指导学生成长?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德育 教师 小学生

近年来,教育部门都在要求教师要以德育工作为突破口,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重文化环境熏陶、社会活动实践、家校课程化管理的德育工作思路和办法,开创了德育工作新局面。确实,我们老师也深深的感受到:教育不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他们需要我们尽心的去呵护和关爱。作为老师,班主任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培育好他们,让每—朵花蕾都能绚丽的绽放。

一、以身示范,引领学生成长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也就是“教书育人”,或者说是通过“教书”来“育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孑L子的这句话,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想教好学生,自己必须先做出表率,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榜样去影响和引领学生。例如,在每年的九月十日教师节前,上一节有关爱老师的主题班会。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老师,体谅和关心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以“我与X老师”为主题的思想交流活动,让学生们讲述一段自己与老师之间曾经发生的难忘的故事。大家通过讲述交流着心得体会。学生们的情感因素被调动、师生之间的记忆被唤起后,教师再讲述师恩、师德,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这节课最能体现一名教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假如没有日常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不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学生怎能从内心说出“谢谢”“老师,您辛苦了”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凭借自身的品德操守和辛勤付出,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以德为先,把握树人方向

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德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的“有才无德”,就是德育缺失的结果,只有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先立德后立人,才是教师应该坚持的正确的育人方向。例如,在“我做志愿者”一节主题班会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把做志愿者的动机和原因当作关键内容,首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做志愿者”,让他们明白,一个人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一个完整的人,既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只有帮助学生理解做志愿者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让学生明白做志愿者的本质。有了这层基础和铺垫,就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成功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争做志愿者的主观愿望。在接下来的“怎样才能做好志愿者”的主题班会环节,学生很顺理成章的就知道了。这样就很好的又一次完成了一项道德教育。“以德为先”不仅仅是教师开展道德教学的方向,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德,能够人心、走心,能够让一个人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拥有更持久的耐力。一个人,有了“德”,才会有“才”发展和成长的土壤。

三、以做为要,增强教育实效

“实践出真知”,在道德课堂教学基础上,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按要求去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提高认知,在做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才能真正让“德育为先”落实,才能把“德”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例如,教学“假如我来做市长”这一口语交际课时,我们不要把教学局限于教室这“半亩方塘”,也不用更多地给学生灌输概念和理论知识,而是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把课堂搭建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阔眼界、提高认知,从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城市未来规划展”,然后在公园开展“我做小记者”活动,让学生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征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及建议,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社会”这一概念,从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最后,再回到课堂,让学生们以“假如我来做市长”为题发表“施政演说”,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展开讨论交流,这样肯定会收到了很好的道德教学效果。

四、心怀感恩,乐于奉献

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位学生的必修课,让学生在形式各样的体验活动中,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可以开展不同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围绕“红领巾心向党”、“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寻找党的光辉足迹”、“祖国在我心中”、“少先队员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等主题开展征文比赛、歌咏比赛、节日庆祝、观看革命题材影视片和传唱红色歌曲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起青少年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事迹陈列室、红色人物展馆等,让学生“零距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呒声的效果。

五、掌握技能,學会生存

另外我们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亲身参与中提高学生经营幸福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积累宝贵的人生体验。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做安全协管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掌握安全自护的知识,训练应急自救的技能,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植树节、世界环境保护日、世界水日等节日,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保知识,进行“绿化大地,美化家园”等实践活动、“与太阳同行”徒步活动,使学生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开展上街打扫卫生,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分年级组织学生到学校就近的田地、公司、合作社、加工厂等进行劳动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耳闻目睹、亲历亲为,去感知和体验更多的人文情感,认识自己,感受自身价值,逐步形成完整的人格。

总之,道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要坚持以德育为先,把德育有艺术地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从教师到教学,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从知识学习到内化于心灵,教师都要始终坚持把“德”深深根植于每一朵花蕾的内心。这样就一定会更好地让每一朵花蕾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杨超.构建多维德育空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中国德育,2011(05).

[2]蒋志杰.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基础教育研究,2010(03).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