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2018-10-21王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特点高中语文

王丽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贯穿于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自主学习探究,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思维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 特点 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不应只是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些重要指标,给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养成及提升带来很大的阻碍。其实,语文思维能力的养成,能够提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

语文课堂中,教师根据相关知识设立问题,引发同学们学习和,给同学们建立了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做到思维的交换及补充。思维的交流性,能够让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更为深入的探索知识,更加熟悉的掌握知识,使他们能够多方向多角度的研究与分析问题,增强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2)广泛性

人们拥有无尽的想象力,能够幻想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因此,语文思维也具有广泛的特征。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文化也是很广阔的,无国界和地域之分。面对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学生就会引起很多不同的思考,如此便开拓了创新思维,也使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渗透性

思维能够通过耳濡目染和文化熏陶的方式,慢慢的渗透到同学们的思想与心灵当中。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将美聚集的地方,包括语言美、形象美以及意境美,均完美的融合到了语文学科当中,在教师以真挚的感情带领同学们分析、理解以及欣赏和探究文章的时候,思维就在同学们脑海中形成,随着后续对知识的理解和审视进一步增强。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的策略

(1)教师要应提高思想认识

在高中时期,同学们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也就有了较大的学习压力,该现象给语文思维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应试教育的思想给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束缚作用,从而阻碍了同学们创新思维的开拓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果要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第一步就要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具有责任感与自信心,还应具有设疑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如此才可以把语文思维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开阔同学们的思维领域。第二,教师应该具有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而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

(2)开阔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由于我们生活处处有语文知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承,使得我们无时不受语文思维的影响。因此,形成语文思维,一是步就应开阔同学们思维的广度,扩展知识领域,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合适的时间给同学们提供课外素材,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同学们对课外作品的认识。二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时的引导,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同学们,能够让同学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他们的语文思维得到了锻炼。例如在讲授《祝福》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课外学习任务,如调查作者鲁迅的生活背景,以其它著名的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调查途径,如网络多媒体、图书馆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寻找答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挖掘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太过肤浅的讲解只会让同学们有短暂的记忆,很快就会忘记,不能够达到知识积累的效果,也不能开阔知识领域,也就不能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通过表象引导,让同学们深入的探索知识的内涵,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索。能够让同学们通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使视野更加的开阔,活跃了思维,有效的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例如《雷雨》等题材的剧本阅读类课文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创作,提升对文章的认识深度。通过情景式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安排角色出演或模拟,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思维逻辑、理解语文思维的基本内涵,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不只是为了让同學们掌握知识,还为了训练与提升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注意提问的角度与问题的深度。要从多个角度去启发学生,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不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比如要把一篇文章进行段落划分,可能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划分方法,经过这些训练,学生就会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一定只有一个,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就会举一反三,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通过运用发散思维,有助于激发创新意识。

总之,通过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培养,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与进步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丢掉应试教育的思想,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全力培养同学们的语文思维,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胜,达到开拓创新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36):214-215.

[2]凡芳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09):53-54.

[3]陈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1):86.

[4]赵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09):70-71.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特点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推论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