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粗浅认知

2018-10-21彭华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物理教学培养策略

彭华丽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国家教育顺势而为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涵和目标。传统高中物理课程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因此对学生学科素养方面的培养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课程的质量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由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品质组成,是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个人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转交教学观念,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究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 高中学生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学科素养,通常主要是指基于外部环境的实际需求,根據教材知识本身,以此激发学生内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从而转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提升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就物理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则是指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由三部分组成,即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核心知识为高中物理中的各种现象、概念、规律和实验等;核心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数学工具应用能力等;核心品质指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获得的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等精神,对学生终身发展助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殊为不易,需要教师潜心投入和学生全力配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可以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收到效果。

第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助力获得核心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取向主要是考试。因此,教师更加重视解题技巧的讲解,而对于知识的来龙去脉往往蜻蜓点水。这种教学方式,当然能够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较强的解题能力,但是对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外延搞得不十分清楚。在高中毕业之后,学生对物理核心知识的记忆迅速磨蚀,对学生的发展不起支持作用,有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实际上,物理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都有其来源,只有弄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才能够掌握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外延,将物理知识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形成长久的记忆。如进行《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时,许多教师重视万有引力公式的讲解,而忽视了教材上“月——地检验”的介绍。上一节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通过圆周运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但是,还不能说明这条规律是普遍适用的,即“万有”。通过月——地检验,可以发现地面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和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遵循同样的规律,都是地球给它们的引力产生的,从而得到地上的力和天上的力是一致的,最终得出这条规律是“万有”的。让学生体验月——地检验的过程,不仅仅让学生理解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因而,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可以让学生真正获得物理学的核心知识。

第二,要重视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助力培养核心能力。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重点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如上所述,核心能力由多方面组成,是综合性的能力。如果在物理教学中仅凭教师口传身授,学生肯定不能够形成物理核心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升他们的物理核心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可分为单个学生的独立自主探究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自主探究。两种探究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存在。对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尽量减少干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如在《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教材上谈及的三种实验方案,过多地讲解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处理事项、数据处理方法等。这种教学方法是告知式的,无法助力学生形成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通过现象展示引出探究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学生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猜想可能是不正确的,教师不要急于告知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猜想,将学生的猜想记录下来,利用黑板或者投影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实验操作的问题,自己纠正。确实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是培养核心能力的必要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坚持。

第三,要强化渗透科学有效的方法,助力提升核心品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进行渗透。常见的物理思想方法有理想模型、微元法、极限法、放大法、整体法等。在平时教学中,碰到某一种物理思想方法,教师可以明确提出来,并让学生了解这种物理思想方法的作用,并举出实例来说明物理思想方法的实际应用。经常进行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形成物理核心品质。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处用到理想化模型,《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中的质点,《黑体?黑体辐射》中的黑体,《简谐运动》中的弹簧振子等都是理想化模型。教师在碰到相关模型时,可以说明为什么要抽象出理想化模型进行研究,该理想化模型抓住了哪些主要方面,忽略了哪些次要方面。这些讲解,将各种理想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形成理想化模型的基本物理思想方法,提升其科学素养。当然,对于其它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师也可以据实顺势进行渗透,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经过长期渗透培养学生核心品质,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不可急功近利走捷径,需要抓实每一堂课、每一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在实在深刻的感知中为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张红林.浅析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国教师.2018.4;

[2]蒋华.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讨.物理教学探讨,2017.4。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物理教学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