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探究

2018-10-21潘静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高中语文

潘静

摘要:课堂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s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密切相关。在新课改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活跃等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高中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强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性及针对性不足。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 有效性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它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语文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则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進行剖析,重点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指出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明确目标,注重个性阅读

学生每次阅读都有具体要求、任务和目标,课外阅读也不得例外。学生每人备有阅读笔记本,读书时要作好记录。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可在一段时间内,安排落实阶段任务,先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掌握阅读的重点。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如果赏析就此打住,也未尝不可,但如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一定会有丰富多彩的答案。

二、掌握阅读方法,锻炼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对象,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在学习个性阅读时,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对象。探究式的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让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同时进行探究式学习,把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目的阅读,主要是针对做阅读题而进行的阅读。另外还有比较阅读,主要是对相似主题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进行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写作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会加深。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比较阅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够扩宽阅读的视野,对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三、要注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者的融合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其强的学科,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点,从来都不应该是独立的存在的,应该是相互存在,相辅相成的。前者对后者有着促进的作用,因为阅读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完善高中生的思想人格;而后者是对前者的应用,写作教学中高中生会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技巧,内容,风格带入自己的写作中。这两者的结合相辅相成,会让学生不仅仅只是掌握阅读教学中的制单点知识,并且还能学以致用让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达到双赢,这也是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体现。让学生完成更多的阅读的同时,老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制度,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习积累经验,从优秀的作品中去学习阅读的技巧。只有如此,才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并且更好的设置教学的目标,安排阅读的活动,形成多样化的教学。

四、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随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阅读方法也从多方面发生了改变,顺应了现今阅读教学的需要。首先,阅读由课内向课外扩展,不再局限于课堂。语文教材仅仅几册,根本满足不了现今学生的阅读量。如果没有课外阅读量的补充,很难达到培养能力的效果。同时,课外阅读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面。多接触不同的思想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促成个人独特思维的形成。比如说,最开始的阅读也许是积累性的阅读,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以理解为主的阅读,然后再有选择的去评价阅读,甚至于鉴赏阅读。这是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一种标志。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些书籍供学生参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作为第一本书。

五、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多读,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古人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能让学生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加强“读”这一环节,因为通过多次而深入的阅读,学生必然会对其内容有个深刻的印象,并可以达到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理解,毕竟高中生不同于中小學生,他们的思维已经逐步成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所以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再经过反复的阅读,就一定能让所阅读的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思维的高度,也就是说,这个“读”的过程,也就好比是一个建筑物的地基,只有经过反复而充分的夯实,才能使房子更加的坚固。当然,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必须要让他们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死板的、机械陛的读书是没有效果的,只有边读边想边领会,才能读出书中的真意,而且思考与领悟的过程也正是一个去粗留精的过程,是在经过层层过滤之后在大脑之中所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一些古典名著的阅读,更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有口无心的读书是阅读中的大忌,也不利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有效教学,实际教学过程需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与知识脉络,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进而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通过学生的体验与感晤帮助学生体会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及意蕴。

参考文献

[1]张天淑.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0(12)

[2]毛晓文.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语数外学习2011(03)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