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指导

2018-10-21王小朋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课前预习有效性

王小朋

摘要:自新课改以后,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在些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课前预习加强重视,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将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前预习 有效性 指导方法

新课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做出了明确要求,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锻炼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能提升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学会课前预习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况,以及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对学生的预习兴趣进行培养

只有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要对学生的预习兴趣进行培养,一定要制定科学的培养策略,进而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认真地完成预习作业。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很多学者都对课前预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可是至今没有一套较完整的课前预习方法。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解《珍珠鸟》这节课时,因为小学生这个阶段非常感性,容易被情绪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了解学生的特点,选择丰富多彩的预习作业,如让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根据描述把珍珠鸟的形象画出来。这样学生便会受到刺激,产生新鲜感,进而主动进行课前预习。与此同时,还要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从学生兴趣、内容难度、学生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做好分析,及时调整及改进预习内容,指引学生从多方面对预习的意义及目的进行掌握和了解,进而产生预习兴趣,并在兴趣的带动下转变学习意识,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使学生保持好的学习毅力及心态,通过预习对语文的魅力进行感受,从而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前预习。

二、对评价体制进行构建

任何一个人都具有惰性,小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的年龄较小,并且身心还没有发展健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这就需要应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例如:在讲解《难忘的一课》时,首先笔者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建立一个较完善的检查机制,合理地评价了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所有学生都希望被教师鼓励和肯定,并且学生会因此而产生预习的热情。因此,笔者在批改作业时不管学生做得是否正确都给予相应的评价。与此同时,还对小学生所具有的求知欲及好奇心进行尊重,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课前预习更具实效性,在预习过程中应该对竞争机制进行合理应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交流,让学生从小组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把预习和班级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并将学生平时的预习情况归纳到考核项目中,做好定期评比工作,应用奖励方法给予学生鼓励,进而让学生产生预习兴趣。

三、预习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

在小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行成绩展示,将预习与班级活动有机结合,把学生的预习情况纳入班级常规考核的项目中,定期评比,适当奖惩,采取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课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框架脉络,在把握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将主要的观点提炼出来,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课文《金色的鱼钩》前,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布置几个预习作业,如将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学生要完成这个预习任务,就要先熟读课文,在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与延伸。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的段落划分,然后再对每一大段进行详细的阅读。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信息提取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就要讲究策略,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深入地预习,认真完成预习作業,进而提高预习质量,发挥预习的作用。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发挥作用,讲究策略,培养小学生的预习兴趣。小学生处在一个非常感性的阶段,容易情绪化,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引导,从他们的特点出发,预习作业的内容选择应该丰富多样,刺激学生,给予学生新鲜感。另外,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教师要从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度及习惯性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对预习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跟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对预习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主要体现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转变,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毅力,在预习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结束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检查和评价,使学生逐步形成语文预习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良好的语文效果,通过预习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海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2018(05):125-126.

[2]肖霓.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素质教育,2017(04):221-223.

[3]崔恩东.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改进策略[J].吉林教育,2018(15):23-24.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课前预习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