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数学如何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2018-10-21胡鲜莉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有效性小学数学

胡鲜莉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昀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知识结构不全面,而数学知识结构又具有逻辑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便需采取措施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有效性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素质教育数学作为小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改革也一直是小学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而老师和家长们所在意的仅仅是数学成绩的提高,却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无疑会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应该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在数学课堂中,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善于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一味地讲解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不利于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同时在记忆上,这种教学方法产生机械背诵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学生是不能做到心领神会。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断启发思维,就要求教师善于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小学学习的直接动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知识的推动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所讲到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三角形多用来支撑事物,通过启发式问题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播放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我们所学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保持着好奇心,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通过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務,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陛、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到数学语言应用的目的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启发性。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语言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用确切的、完整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要经常让学生亲自动笔、动口、动手,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示范性挂在学生口中,印在学生脑中,让学生“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只要求意思答对就行,还应要求学生把在感知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表达清楚,力求精炼明了地说明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即考虑问题时突破固有的知识框架和领域,自由地思考,任意地进行想象,从而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想法。在创新思维能力中,发散思维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加大对发散思维的重视力度。在发散思维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形式,如:语言发散:在数学的学习中,应当注意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言语方式进行表达,例如:甲比乙多多少,也可以表述为乙比甲少多少。条件发散: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结果,然后给定一些固定的数据,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思考,寻找一些条件谩想来达到预期的结果。如给定2、3、7三个数,进行如何的运算方式能使最后的结果是1呢?这样可以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方法发散: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题多解。老师在对学生传授一种解题方法时,还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相处更多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解答。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可以对问题提出一些思考的方向,用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这些发散形式,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灌输,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育的目的变得不再只有传授课本知识这样单一。它往往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在满足知识讲授的条件下,也要注重人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对提高数学成绩有着帮助作用,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冶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

[2]冯志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才智,2013,(05)

[3]彭孝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教法研究,2012,(14)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