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

2018-10-21吕慧萍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影响

吕慧萍

摘 要:家庭教育作为学校、社会教育三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成长有着重要的精神干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组织变化加剧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的影响作用。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真正为学生打造一个三维一体的综合性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家庭教育 人格成长 影响

教育作为三维一体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砖瓦,还需要家庭教育作为框架,建立完整的教育大厦。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添砖加瓦,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人格塑造、心理成长的基石。可以说,学生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是家长按照自己的模样独立打造的艺术精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组成的不稳定性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会发现,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他们有的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有的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普通人,有的是幸福美满的和睦家庭,有的是脆弱敏感的单亲家庭。那么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家庭条件就会产生不同性格、不同心理、不同价值观的学生。这种家庭教育的复杂性让班主任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为了更加清晰地掌握家庭教育在学生人格塑造中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为寻找适合学生心理发展,人格塑造的家庭教育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1.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自我意识的认定上缺乏正确的指向引导,他们往往过多的看重自己的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的利益。尤其是在班级团体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为了自己的意愿,不遵守活动的规则,独自行动,从而导致活动失败。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主体的教育意识出现了问题。一方面,受生活压力影响,很多家庭都处于生存的挣扎边缘,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法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的重担就落到老人的身上。众所周知,多数老人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都处于过度溺爱的状态,他们在生活上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无法对精神意识上进行正确的指导干预。一味的物质满足滋长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这种缺位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的人格塑造出现了严重的自我过剩。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的大比例现状,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多数都会无条件满足。长久下来,养成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毛病。这不仅弱化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同时还会加剧学生的懒惰情绪。当无人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的情绪就会陷入崩溃的边缘,乃至出现暴力行为。

2.不懂感恩的低情商体现

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无法与他人友好相处。面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积极争取,然而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无法和谐共处,不懂得相互分享、相互合作。他们会为了一个事物的归属争吵不休,为了先后顺序大打出手。从本质讲,这是一种不懂感恩的低情商表现[1]。究其原因就是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2]。面对一家一个孩子的教育现状,很多家长没有独立完整的教育意识,对于孩子的所有要求都与给与求,生怕孩子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下,学生对所有的帮助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缺乏感恩之心。这种冷淡的情绪就会让学生缺乏对周遭事物的关注,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都漠不关心。

二、强化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精神干预

在学生成长阶段,其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干预。无论是价值观的形成还是人际交往的能力,都与家庭教育的意识和教育方法密不可分。在教育意识上,家长作为教育的主体,要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中进行适当的价值观引导。比如渗透感恩教育,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无缘无故的,我们所接受的帮助都是别人善意的关怀。生活中不仅仅是鲜花和阳光,也会有各种风雨雷电,学生不仅要能够在温室中感谢阳光雨露的滋养,也要学会在逆境中努力得到别人的帮助,从感恩出发。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能够和谐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在教育方法上,家长要有所侧重,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或是问题的轻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3]。比如,对于原则性问题上,家长就可以采取权威式教育方法,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错误的,让学生对此类问题心生敬畏,不再犯同类错误。比如,对于多种可能性问题上,家长就可以采取民主式教育方法,让学生成为选择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满足了心里发展需求,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长期以往,学生会逐步变得自信,能够在机遇面前勇敢地迈出自己坚实的脚步。

结语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作为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必须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塑造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关注,更离不开家长的干预和引导。那么为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不断提高教育意识,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赵蒙蒙.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发展关系的个案(叙事)研究——以"讨好型人格"对学生成长发展的负面影响为例[J].人文之友,2018(12):96-98.

[2]包紅萍.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7(14):103.

[3]练燕妫.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心理影响因素及正确心理健康引导[J].求知导刊,2018(12):76-77.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