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融情教育

2018-10-21李雪红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李雪红

摘 要: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爱是具有多种形式的,爱是没有具体范畴的,一个温柔的延伸,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如同一缕轻柔的春风。只要心中有爱,行动有爱,时时献爱,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关键词:教师的爱 教师的责任 融情教育

2.14年7月,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克拉玛依市双语教育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克拉玛依和白碱滩区实施融情教育,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总退思路,在全市8所小学试点教学改革。2015年9月,克拉玛依全市39所中小学全面推进融情教育。我很幸运,克拉玛依第十五小学就是这39所学校中的一所。2015年的9月,我刚调到第十五小学,正准备接受教学安排的我得知我下学期担任一年级的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并担任其中一个班的副班主任,并且告知我,这个一年级与往年的一年级不同,每个班都有十几个少数民族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存在着没有汉语基础、听不懂普通话,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无论什么样的班级总得有人教呀,所以学校安排的工作,我以平和的心态,全心服从校领导的安排,愉快的接了这特殊的两个班。

记得第一天上完课课间,我想多了解一下这些少数民族孩子的数学学前教育到了什么程度,把他们叫到跟前来问他們:“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会!”几个小家伙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你们现在可以给老师数数吗?”“可以!”“好吧开始数吧!”“1.2.3.4.5……”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开始数了起来,天啊!竟有一半的孩子数的是维语的数字。“不对,你数的这个数字老师听不懂,汉语的1.2.3.4.会数吗?”“不会”孩子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但同时我也看见有一个小姑娘显然因为不会数数,急的眼睛都红了,看了真让人心疼,不会数数这不能怪孩子,我赶紧把小姑娘拢在怀里抱抱她,“没关系的,我们现在好好学,来得及!”有了我的拥抱,小姑娘心里显然没有那么紧张了!抿着小嘴笑了,很认真的对我说,“老师,我一定好好学。”通过这次事件我记住了第一个民族小朋友的名字——穆斯丽曼(化名)。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每节课都提醒自己说话要放慢语速,遇到稍难理解的字词、句子,一定要放慢速度多讲解几遍,直到全班同学理解为止。课堂上特别关注这几个少数民族孩子,对于好理解的问题总是先让这些孩子回答,难理解的问题也是再三提问讲解他们都理解了才走下个环节。穆斯丽曼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标准的瓜子脸,白白的皮肤,一笑两个大眼睛就变成了弯弯的小月牙,让人看了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姑娘,但她的学习成绩在这些孩子中确实属于比较困难的,主要是她完全没有汉语基础,稍微难点的知识她就很难理解,这个孩子胆子还特别小,刚开始上课回答问题,只要是答不出问题就会站在那红着眼哭鼻子。下课后我把她叫到身边拉着她的小手和她谈心“穆斯丽曼(化名),老师知道你想学的特别好,可每次你回答不上问题你自己就特别着急,可越着急越是想不出答案,心里就很难受,就想哭鼻子了对不对?”“嗯”小家伙点点头,眼睛又红了,眼泪汪汪的看着我“老师我特别想和其他同学一样,你一讲我就可以听懂,就可以学的特别好,就可以回答出每一个问题。

可是我使劲听,还是听不懂呀!”看着这个委屈的小家伙,我心里真是很心疼她呀!“哦!老师当然知道你是个很努力的好孩子,只是你现在还有点语言上的障碍,没关系了,回家多看书,在学校多和同学用普通话交流,老师相信你很快会赶上来的!上课一遍没听懂你就告诉老师,老师会在慢点讲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全班同学都学会为止!如果你还不会也没关系,下课来找老师呀,老师最喜欢勤学好问的孩子了!”小家伙听了后眼睛变成了弯弯的小月牙,从此上课再也不哭鼻子了,学习成绩也一直在进步,虽比不了哪些特别出色的同学,但是她努力了,认真的付出了,所以对她的每一点的进步,我都是大张旗鼓的给予肯定、表扬!她也没有因为开始学不会而放弃学习数学。

时间很快,当年刚入学的一群小可爱开学就要升入五年级了,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民汉之分了,大家都坐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我们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人特殊。我们老师一直都说,这批民族孩子是幸运的,虽然有些孩子在起点时有困难,但因为老师的爱心耐心使得他们很快就赶了上来。我们年级目前有不少数民族孩子名列前茅,成绩优秀,德智体全面发展,我校还在这批孩子中广泛开展了民汉师生结对子活动,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和帮助组织一年级的民汉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汉族孩子用维吾尔语演出,维吾尔族孩子用汉语演出,增进了民汉孩子之间的交流与共融,建立起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全市将情感融合的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缔造了互帮、互学、互助的和谐氛围。只有突破固守的藩篱,才能让各族学生彼此走进心灵,学习互鉴,交流融合,汇聚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文化精髓的滋养,让民族团结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全市中小学开展融情教育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最佳土壤,实现了由民汉合校到融情合班的关键性突破,各民族嵌入式的结构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民汉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相互交流学习,真正让各族青少年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这对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推进新疆乃至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论证。

融情从娃娃抓起,融心从校园开始,民族团结的乐章已经在美丽的戈壁明珠奏响,回旋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