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思考

2018-10-21顾庆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顾庆平

摘 要: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至关重要,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可以更好地完成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也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有利于高校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瓶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 提升策略 新形势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瓶颈

1.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忽视

目前,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对于职业能力较为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我国的高校辅导员主要是由本科生担任,研究生较少,因此,辅导员的社会阅历与自身的见识存在一定的缺失,也会影响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其次,高校辅导员最好是选择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便于在工作之后为学生开展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我国目前的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多半是来自于各个专业,学习思想政治专业的辅导员较少,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心理知识为学生带来影响,使得辅导员很难解决存在于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第三,高校辅导员就业年龄较小,实践经验较少,社会经验较少,不利于后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缺乏职业认同度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低,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高校辅导员与其他教师存在较大的待遇差别,也会影响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3.高校辅导员评价机制存在漏洞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保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存在于各个高校的辅导员评价机制存在较多的漏洞,无法合理、科学的完成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考核,也无法客观的展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正确的树立工作目标,影响了高校輔导员对于自身工作的正确认识,无法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使得高校辅导员对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存在忽视。

二、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策略

1.重视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高校应当重视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本校内的辅导员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使得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标。高校应当结合本校的建设现状,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建设本校的辅导员队伍,以保证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工作过程中拥有无限的活力与热情。首先,高校应当根据学校内的需求建立并完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制度,要求每一位辅导员在上岗之前硬钢接受相关的职业培训,学习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学、就业指导等专业内容,辅导员还需要了解本校的建校情况、专业安排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现状,以保证辅导员上岗之后可以顺利展开工作,并为学生带来专业的思想政治辅导。其次,高校还应当重视本校辅导员的在岗培训,建立完善的在岗培训制度。高校辅导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还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高校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保证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不断地提升,满足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需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岗位轮换活动或是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利用社会培训等手段,以保证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2.激励高校辅导员重视自我培养,提高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摆脱以往工作时较为冗杂的局面,管理部门应当完善高校辅导员职责手册,保证辅导员可以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岗位需求,了解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应该抓住空闲的时间积极的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主管能动性的作用,保证自身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手段,积极学习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如社会学、就业指导、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来最为有效的帮助。高校辅导员也应该定期进行自我思考与总结,反思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得与失,“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高校辅导员积极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应该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保证自己在之后的工作中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参加本校或是校际之间举办的评比活动,进一步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3.改革并完善高校辅导员评价机制

在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重视高校辅导员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激发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热情。高校应当注重对于辅导员的科学的管理,并为辅导员提供合理的评价方式,才能客观的感受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应当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满足辅导员与教师工作过程中的不同之处,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考察。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中应该包括辅导员的思想政治修养、政策理论的学习能力、政策理论的实际水平、日常管理学生等工作能力的表现、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内容,保证高校辅导员的考核工作能够最真实的反应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学校应当重视激励机制的使用,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与福利待遇,实现辅导员与教师待遇相同的目标,以此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地位,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学校要积极奖励工作能力较高或是表现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对于工作能力较弱的高校辅导员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培训,避免影响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定期进行考核工作,保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始终处于一个上升或是平稳发展的水平,及时发现下降情况并进行解决。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高校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重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保障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丽.对高校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0(01):88-92.

[2]汪海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6(25):22+25.

[3]向军荣.转型期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提升建设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3):83-84.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