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0-21李娇宋维彬于明宇任士庞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高校

李娇 宋维彬 于明宇 任士庞

摘 要: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呈现出新特点,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高校要把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环节,紧紧围绕队伍建设,对于学生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新时期学生干部自身及队伍建设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队伍建设 现状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重任,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先锋力量,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更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学习、约束、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提升学生管理和培养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一、新时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1.当代学生干部自身素养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学生已迎来“00后”的青年,他们成长于新时代,具有明显的时代个性和特征,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也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提高。

(1)理想信念不稳定,政治理论素养不高。“00后”学生干部生活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频繁的新时期,他们视野开阔,接受能力强,虽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不断加强,但在信息繁多又復杂的社会环境里,缺乏信息辨别和思考批判能力,对主流政治思想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信仰和理想比较情感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引导。

(2)价值观多元,角色认知弱,功利性凸显。他们生活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交锋等所交织构成的“多维空间”里,社会化程度较高,多元、自我、功利是“00后”学生干部人生价值观最显著的特点。对自身角色认知不足,不能清晰认识“学生是身份,干部是责任”的定位,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工作的全部意义;部分学生干部在组织发展、评优评先、择业就业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官僚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

2.高校育人及学生干部梯队培养、考核机制不健全

(1)培养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学生干部培养体系和管理理念的理论研究不足,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面对新时期和学生年龄年轻化的趋势,没有形成相对完备的选拔任用体系、考核手段、评估制度、监督反馈机制,导致高校在培养和管理学生干部队伍方面不系统,差异较大,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局限性。

(2)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开展和指导学生组织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干部培养相对不足,认为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仅仅是辅导员的任务和责任,重使用而轻培养。同时,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辅导员专业各有不同,行政工作、教学任务繁多,思维模式多沿用老旧传统,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在指导、培养和管理学生干部工作中显得吃力,导致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管理和培养工作缺少生机与活力。

(3)外部环境干扰。当代大学生也受到复杂社会环境思想的冲击,大学生干部中出现党性觉悟不高、入党动机复杂等现象,直接影响大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易受家庭的影响,学生家长不考虑学生自身能力素养和职业规划,单方面强烈希望学生加入学生干部队伍进行锻炼和学习,助长学生干部的功利心理,工作容易急功近利,同学关系紧张,反而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受到制约。

二、新时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我们必须进行相应诊改。

1.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较活跃,独立思考能力强,但思想及价值观尚未定型,理想信念不稳定,政治安全意识薄弱。因此,要加强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规范选拔培养、监督反馈、考核评价工作机制

(1)健全选拔程序和标准。增强学生干部选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基于工作岗位的主要行为指标、岗位职责和基本素质,建立胜任特征模型,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选拔的主观性。

(2)完善学生干部监督反馈和考核评价体制。在学生干部胜任特征模型基础上建立全面细化的考核条例、标准、细则,应坚持动态与静态,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原则,不限于传统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而从管理任务、领导任务、人际促进、工作奉献、德(政治素质、思想品格)、智(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和体育锻炼以上9个维度进行评估,提高考核准确性。

3.注重分类指导和意识培养

学生干部队伍中既要有能统筹全局、善于交流和协调的外向综合型人才,也需要善于执行的内向实干者。注重岗位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干部队伍进行分类培训和指导,促进其组成和管理的科学化。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对学生干部的培训要有创新性、系统性,注重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引导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并将自身优秀品质传给下一年级,带动团队在“传、帮、带”过程中共同进步,实现自我管理和提高的螺旋式上升。

4.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辅导员的教育引领。辅导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灵魂的领路人,需加强自身理论水平和职业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其培养成为信念坚定、理想崇高、组织管理能力强、勇于创新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薛政,孙国栋.高校90后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学生管理.2013(5).

[2]党林夕,张彬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90后学生干部的工作现状与培养路径探析[J].科技创业.2015(5).

[3]朱凌云,杨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建设[J].青年探索.2016(1).

[4]徐毅,曹阳.论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2007(1).

[5]陈刚.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高校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