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实用性与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

2018-10-21刘娟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实用性创新性作文教学

刘娟华

摘 要:在高考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极其受重视的难点,传统作文观点和教学模式的无效,使得学生在面对作文时始终焦头烂额。本文从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角度切入,分析写作和作文教学时应该形成的正确作文观,提出了真正能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实用性 创新性

一直以来,作文始终是语文学科里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然而,由于高考的重压,许多语文老师教授作文皆以应试为导向,发展出固定的写作套路。也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应试作文审题能力,教师多用高考作文题作为练习题目,而多年来各地高考题几乎都是围绕人际关系、人生目标、人生态度、美德等变不离宗的主题,学生渐渐走入作文有标准答案、思想有标准观点的误区。最后,使学生一到写作文的时候,自动关闭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欲望,从而表现为作文实用性与创新性的缺失,最终作文词不达意或千篇一律。

一、实用性和创新性在高中作文里的重要性

1.实用性的本质是作文具有深度和内涵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本质便是将培养学生深层次立意作为目标之一。俄国思想家车尔雪尼夫斯基说道:“要是没有把应当写的东西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手写”,我国作家罗兰也说过类似的话:“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它实际上是一个人认识真理后的独白。”作文具有实用性意味着学生应当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学生对许多事情和问题都有自己或深或浅的思考和情感,教师的作用便是引导他们将这些思考流畅、清晰、有条理地化作书面语言,最后再进行一定的审美加工。实用性决定着一篇作文是否具有意义,能否理解作文的实用性也决定着学生能否使用作文这个表达工具。

2.高中作文内容、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作文的创新性本身就表现在思考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如果学生只能困在模板框架内被动枯燥地背诵和模仿,不仅磨灭他们的创新性,更磨灭他们对作文的热情。其次,高中作文课堂的作文教学模式也需要创新。传统作文课堂通常是学生课上或课下写作,老师打分,展示几篇高分范文。这样一套流程,一来不利于学生对作文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来学生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写好一篇作文,三来无针对性的讲解使得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无法得到提高的。学生作文能力的创新要从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开始。

二、高中作文教学融入实用性与创新性的措施

1.引导学生从形成自身观点开始培养实用性概念

首先,作文训练当从立意训练开始。以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谈被需要的心态”为例,当向学生公布这个题目后,指导学生从形成一句话观点开始他们的作文。一句话观点的意思是,谈到被需要的心态,你首先想到什么?你最想谈什么?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这不是要求学生把他们作文浓缩成一句话,而是要他们从这一句话开始,发散其他的子观点。比如,如果有学生说“被需要才能使人更具勇气和力量”,老师就要教会学生接着自我提问,为什么被需要才能使人更具勇气和力量?被需要使人具备怎样的勇气和力量?有勇气和力量后又会怎么样?问题的答案则是子观点。立意训练类似于一个提问、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引出和澄清学生在这个题目下的思考。这些思考内容将使作文完全脱离空洞,具备思想性和深度。其次,立意是本,结构是形。当学生完成了他们从主要观点到子观点的立意之后,就需要为作文搭建架构,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安置恰当的材料把观点表达出来。架构不过是一个先后顺序,重点在辅助阐释的素材。这依赖于日常生活中观察、阅读积累,是课外功夫。

2.重新塑造学生的作文观

课堂上,教师需要启发学生思考正确的作文观。现在许多高中生通常具备或多或少的文字功底,可是作文成品会出现泛泛地堆砌辞藻,或者死板地抱令守律等问题。有些学生的问题也会表现为无法流畅完整地写完一整篇作文。这许许多多的怪象,绝大部分原因是教师在一开始便向他们传达了错误的作文观。作文是思想和表达的艺术。只有将作文当作表达工具、思考工具而不是得分的工具的时候,学生才能找到写作文的线索,并且稍作引导,就能掌握把作文写完美的技巧。

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安排一到两个课时开展观点课。先让学生先思考作文是什么,然后为学生引入著名作家的观点,让学生进行比对和思考,寻找贴合自身的作文观。有些学生脑海里会有一些意识萌芽,比如“作文等于想法的书面化”,可是他们的思想较为模糊,也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以提出法国诗人布瓦洛的观点:“你心里想得透彻,你的话自然明白,表达意思的词语自然会信手拈来。”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性

创新是观点的创新,表现在文字上,就是表达的创新。比如张爱玲的名句“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这句话常让读到的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可以说是创新性的代表之一。但是,它的创新与精妙之处不在于前半句与后半句采用了对比,而是在于它对于人心理细致入微的观察,最后能够鞭辟入里地精准表达出来。创新不是一个口号,在教学和写作里更不能停在理念的层面,必须化作可操作性的手段。比如,在面对上述的高考作文题时,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根本观点出发,从正反两方面各解读一次;再想象自己如果是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处于不同环境、不同时段,观点又将产生哪些变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始终牢记作文是观点的工具,观点是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样当我们说起创新、实用的时候,才能有落脚点。

结语

在多年的写作训练下,高中生几乎都有一套自己的写作观和写作方法,但是,这些观点里也存在不少谬误,方法更是和真正的写作技巧背道而驰。教师需要正视这些问题,从作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入手,解决写作照猫画虎、空有华丽语言没有深刻内涵的问题,而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细心观察、流畅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稔.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

[2]華岚.创新视域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8.

[3]周延.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知识窗·教师版,2018.

猜你喜欢

实用性创新性作文教学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