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用技术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技术课堂评价策略探讨

2018-10-21章丽腾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评价核心素养

章丽腾

摘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新的教育方向,在技术课堂中去落实通用技术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在通用技术核心视角下,传统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与新阶段新时期的教学要求。通用技术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技术的学习,从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这五个方面形成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通用技术 核心素养 课堂评价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如何在通用技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去进行高中技术课堂的课堂评价是本文的主题。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评价案例尝试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通用技术知识的评价策略

核心通用技术知识结构实质由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组成,陈述性知识主要指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掌握,而程序性知识则要求学生在技术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融会贯通,在设计操作过程中正确运用。那么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中,应当如何评价学生的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知识结构呢?

笔者建议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设置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评价,来检查学生能否清晰的回顾相关的知识结构。例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一课的新课导入便可以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教师可以抛出问题,问题1: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哪几种?问题2:根据执行机构的不同,控制又可以细分为哪几种?若学生可以在不翻书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的将答案写下来。显然,对于上一节课的核心知识结构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反之若学生的答案错误率较高,则需要帮助这部分同学再次梳理这部分知识。笔者认为在对技术的核心知识结构进行评价时,不但要评价学生是否知其然,还要评价是否能够知其所以然,由此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建立核心的通用技术知识结构。

再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回顾的方式,抛出问题。问题1: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种?问题2:开环控制系统如何用方框图进行描述?问题3:闭环控制系统如何用方框图进行描述?问题4: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上述问题从而来评价学生是否建立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也逐渐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反思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技术思维评价策略

核心技术思维是指是指在技术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起到关键作用的思维方式。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工程思维可以进一步分为系统分析方法、模型认知与建构、决策分析与风险评估。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学生了解比较、权衡、优化等系统分析的方法,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并解释控制过程中各种因素是如何进行相互影响 的;模型认知与建构要求学生在进行简单的设计方案时,尝试通过建 构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而决策分析与风险评估要求学生在对某一模型进行性能测试和风险评估,形成系统的工程思维模式。

在技术的课堂中应该如何评价学生对核心技术思维的领悟情况呢?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策略。

策略一设置适量的变式练习,并要求学生总结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思路,以此评价学生是否能灵活应用相应的技术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时,教师将例题的条件或者情境进行适当的调整,要求学生能尝试解决,并在解决问题后,能进行总结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变式训练达到知识的巩固,这种评价方式在课堂中运用的很多,但其本质强调的不在于题目的本身,而在于通过变式的方式渗透其中的技术思维。当学生发现机械式的以记忆的方式得出的答案,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学生将会去试着总结做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从而归纳出相应的方法。

策略二要求学生尝试思考该技术思维在其他知识领域是否有所应用,以此评价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比如必修二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学习时,可以问其他学科中,不可颠倒的事例有哪些?可以引出化学中的浓硫酸稀释过程、氢气还原氧化铜等一些事例,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中,有效的去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在教学当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更好地阐明通用技术事例。这门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所以在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上面有独特的优势。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技术操作技能的评价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技术操作评价主要对应的是通用技术核心素养中的物化能力这一条,物化能力可以分为材料选择与测试,工具选择与使用,工艺分析与选择。对操作技能的评价主要从学生使用工具和设备、试验技能、交流技能、评价技能等方面进行。对于使用工具和设备方面,教师主要可以通过观察法和工作单两种评价方法。

第一观察法指的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指出。例如在金属加工实验制作小铁锤的过程中,小铁锤要经历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攻内螺纹等加工过程,从而使工件达到设计要求的相应设计要求的几何形状、大小尺寸和光面平整度。中间涉及到划针、样冲、手锯、丝锥、锉刀、平口钳、钻床等一系列工具,每种工具的使用都其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和安全。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学生锯割操作有问题的,可以采用提问式的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起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正常锯割时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如何装夹锯条?课堂上进行评价可以及时的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问题,是提升核心技术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工作单评价是教师通过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上的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及结论分析,推断出学生技术操作水平的高低。在实际的课堂中,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操作细节,所以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单上的反馈,对班级当中大部分同学会出现的操作失误,可以放到课堂当中进行统一的讲解和示范。

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创新设计能力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创新设计能力主要分为发现与明确问题、技术设计与创新的方法、构思方案、技术试验。创新设计能力实质上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不循规蹈矩,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谈教育的时候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去发展和培养创新设计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那如何在课堂中去评价创新设计能力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策略进行展开。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是对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与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举手说出自己认为教师在表述或者讲解的过程中表达出不同意见时,无论学生的质疑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这种敢于说出自己想法作出表扬和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

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对于给定的教学情境,如《设计的一般过程》中要设计一张户外使用的便捷式小凳的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方案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归纳和分析,经历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的过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鼓励同学用不同材料,不同的加工方案形成多种设计方案,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结语

上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较全面的探讨了基于技术核心素养导向的通用技术课堂评价,应当看到评价是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更好地培养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意识的去对学生的知识、实验、技术思维、创新能力的评价,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关于对技术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避免遗漏某些重要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比如在浙江通用技术已经变成重要的选考科目,为了追求高分,很对教师往往会忽略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解题上,学生也因此缺少了技术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环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张华.论核心素養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3]许一鸣.基于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设计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7(3)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课堂评价核心素养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