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策略探析

2018-10-21龚芳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语文

龚芳芳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学生事半功倍地取得更多的知识。本文主要从课前预习、善于提问、勤于动笔、课外阅读、归纳总结五个方面简单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以供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学习习惯

前言

当前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会让他们终身获益。同时由于年龄的优势,小学生更容易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长期保持。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应该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为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更能满足学生未来的成长需求。

一、课前预习是关键

课前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相关内容,而且能在产生疑虑和问题地基础上认真听课并寻找答案,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开展课前预习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从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前给学生分配具体的预习任务,通过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一般内容,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审,合理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比如学习《端午粽》这一课文,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语文课结束之后,根据备课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比如向学生提问:“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家也都吃过粽子,但是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粽子又是怎么包成的?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疑问,会在课下认真预习和寻找答案,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地掌握,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就不会因为陌生而不知所措。

二、善于提问是基础

小学生由于年级较小,性格形成还不成熟,在遇到学习课文中不懂的内容,常常不敢提问,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不利的。学生如果不善于质疑课文中的争议点,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也就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小学生经常会感到虽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提问,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在课文讲解之初,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随着教学的深入,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在课文讲解之后,鼓励学生对课文中与常识相悖、自相矛盾的内容提出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选择典型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问答讨论,深化学生的理解,为提高汉语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雷达的应用原理来自于蝙蝠?还有什么动物特性给人们制造设备带来了灵感?”。有了问题以后,学生就会认真听讲教师的授课内容,首先尝试自己解决,当自己无法找出答案时,再寻求教师的帮助会更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勤于动笔是要点

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衡量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记录和总结他们所阅读的内容,形成阅读笔记,并定期复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定期举行课内阅读分享活动,学生通过分享他们记下的好单词和句子,达到共享资源和提高鉴赏水平的目的。学生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进行写作时就会很容易寻找到写作素材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逐步建立一个记笔记的好习惯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总结的能力,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重点要素。

在学习《山中访友时》,课文中有很多景色描写语句,含有各种修辞手法和成语,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来源。比如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师,使学生学习和体会到了拟人修辞手法的独特魅力;“滚滚河水”、“岁月悠悠”、“波光明灭”这些四字词语,既优美又有意境。

四、课外阅读是辅助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学生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课外阅读的数量。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并在推荐给学生的参考书目中给出一些相应的题目。例如,“骆驼祥子”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是什么?通过与竞赛相对应的课外知识问题,学生可以提高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汉语知识水平。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最好和课文内容结合紧密,比如可以是作者的生平介绍、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在学习《曹冲称象》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选择同样是曹操儿子之间的故事——《七步诗》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丰富学生对于曹操和他的儿子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

五、归纳总结是保障

归纳总结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无论是阅读还是听力,都应该积极应用和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记笔记、标重点和归纳难点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外读物中的精华提取并记录在书上。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规模后,可以引导学生到书的空白处,对单词、短语、句子、段落、文章等进行注释。首先可以是简单的单词,如“优秀”、“奇妙”等,然后逐渐用完整的句子代替。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难度遵循循序漸进的原则,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那么很难有高层次的提高,归纳总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复习和巩固基础的过程。

结语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写作表达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更贴近生活,对于培养他们基本道德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姜红艳.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思考[J].速读(上旬),2018,(12):48.

[2]陈玉珍.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中外交流,2018,(40):236.

[3]肖忠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情感读本,2018,(29):67.

[4]钟伟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0):97.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小学语文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