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10-21彭铭罗玲向丹李莹杨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彭铭 罗玲 向丹 李莹 杨涛

摘 要:我国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新石器时代就有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作为陪葬物,说明那个时候音乐活动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之一即人文底蕴,而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又是人文底蕴的表现之一。

关键词:音乐教学 文化艺术 核心素养

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注重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等等都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

一、注重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

如果需要一个定义,那么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在众多的艺术类型中,音乐十分具有抽象性,高亢激昂的调子可以让人充满活力,舒缓悠远的曲子能令人趋向平静,人们在歌唱或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常常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为人师者,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能单单以能教学生唱几支歌为目的,而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提出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四个方面,也就是说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注重音乐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

以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为例,在第一单元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中首先出现的是唱歌《我的中国心》,在这一课时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唱歌的技巧,还要教学生识谱,第二课时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与第三课时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是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碰撞,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教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穿插音乐知识,让学生学会区别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原生态音乐等,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理解和尊重艺术的多样性,体验不同的乐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二、培养健康的审美价值

在新时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课的位置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学校都配备了专职音乐教师。作家叶文玲说过“音乐永远是我灵魂的伊甸园”。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重要得多”。“对牛弹琴”虽然是一个讥讽的词语,但国外确实有科学家做了实验,给奶牛播放音乐,居然提高了产奶量。还有人做过实验,给一组花儿播放宁静优美的音乐,一组花儿播放嘈杂刺耳的音乐,结果听宁静优美音乐的那组花儿开出的花儿更鲜艳更美丽。由此可见,音乐具有独特的魔力,而这份独特的魔力正是来源于音乐的审美价值。

因此,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承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审美价值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之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张力,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给学生进行体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如人教版七年级的音乐教材,在唱歌《西风的话》之后安排了《配乐诗朗诵秋》,又安排了乐器演奏《秋收》,确实就是要求教师坚持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音乐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離破碎地讲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单纯的讲授音乐概念如C调或G调,或者背诵这些概念,对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讲毫无意义,只有让学生在对比中倾听,才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乐曲选择C调、有的乐曲选择G调。也就是说只有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强调音乐概念和声音的统一,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音乐,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三、运用艺术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从各类创新大赛,到各学科热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课的教学也有必要改头换面,服从大局,着眼未来,积极实施创新性教学,为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实验证明,受过胎教与没有受过胎教的婴幼儿相比较,智商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确实,所谓的胎教就是给胎儿播放胎教音乐,让胎儿在音乐的刺激下更好的发育。所以说,音乐可以开发智力。比如演唱歌曲时,又要打开嗓门大声歌唱,又要在脑海里回忆演唱的旋律和歌词;弹钢琴时,又要双眼看曲谱,又要十个指头在琴键上弹奏,实际上都是在进行一种同时开动左脑和右脑的脑力锻炼,久而久之,也会令人变得更加聪慧。因此我们有必要重申音乐教育的创造价值。

那么,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训练。首先,在学生表演或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载歌载舞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肢体协调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人会唱出不同的情感,比如张明敏的《一剪梅》唱得深情,而费玉清的《一剪梅》则更唯美。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演绎教材中的作品,甚者可以举行一些诸如同歌异唱的方式,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创新;其三,音乐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轻松的学科,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音符组合成曲,然后弹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也许就是受这几个音符的影响,学生开始尝试作曲、作词,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热情,这无疑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