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浅析

2018-10-20沈琪石艳萍

知识文库 2018年3期
关键词:旅游业一带一带一路

沈琪 石艳萍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经濟合作也日益深入。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简介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到69个国家,拥有40多亿人口,其沿线国家共拥有大量带有地区特色的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地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沿着“一带一路”,你可以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欣赏不一样的自然风光,向西你可以领略欧亚文明之地—哈萨克斯坦、背包客的天堂—巴基斯坦的美丽风光;向南你可以体验不一样的东南亚文化,如:泰国、柬埔寨等;向北你可以品味乌克兰、俄罗斯的北欧生活……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值得被大家挖掘欣赏。

二、沿线国家旅游业现状及问题

(一)沿线国家旅游业现状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实施签证便捷式、完善的服务体系、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创新的旅游模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世界游客前来观光。比如针对中国游客,推出的“东南亚海岛游”、“中俄红色旅游”、“中哈旅游年”等一系列活动大受追捧。根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16年,全球旅游国家共接待了国际游客10.35亿人次,其中就“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共接待国际入境游客5.07亿人次,占全球总量比重将近1/2,全球国家旅游收入10750亿美元,而沿线国家就实现国际旅游收入4913.47亿美元,占全球总量比重的9/20。其中,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游客1.5亿人次、旅游消费了2000亿美元。

(二)沿线国家面临的问题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生态破碎带、经济凹陷区”两难问题,特别是中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在自然环境上植被稀少、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开发难度大。

2.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由于经济不发达、技术储备、地理环境等原因导致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高速铁路网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业的长效可持续性发展。

3.“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特别是中东和南亚,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冲突,容易引发恐怖袭击和内乱,使游客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这对于旅游业的良好健康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少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难以形成合作机制和制度。同时通过政府主导,根据自身利益出发建立旅游政策,各自为战,易于造成国家间恶性竞争。

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资存在“雷同”现象,比如:中部地区各国的沙漠之旅、北欧地区各国的冰雪之旅等。如何通过营销手段来设计创新自身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差异化发展是沿线国家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对策建议

1.加强沿线国家交流对话合作,建立沿线国家旅游管理机构,针对旅游规划、信息、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基础设施、营销策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措施,让游客享受到免签证、本外自由流通兑换等便利,从而促进沿线国家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沿线国家可以通过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先进的技术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通过开通沿线高铁线路、扫清沿线公路障碍、建立旅游信息网络、简便签证流程等措施从而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旅游服务升级。

3.沿线国家应鼓励金融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旅游业的开发、建设、维护、经营项目,从而激发旅游业的活力。同时国家金融机构应积极通过资金借贷、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旅游业的经营发展。

4.沿线国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和当地的民族风俗,开发出独具国家特色、吸引力强的的旅游项目和产品。通过打造独特的“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形象和路线,采用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营销体系来推广本国旅游品牌。

5.沿线国家政府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和政策的投入,通过鼓励不同国家科研机构和国家环境保护组织的合作,共同研究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运用科技手段对环境进行检测、评估和建立自然资源评价体系来防止旅游资源开发盲目化。

6.“一带一路”沿线中部地区可以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环境脆弱的特点建立“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向游客解说破坏生态环境的不利后果。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实现旅游盈利而且普及了正确的环保观念,鼓励了环保行为,从而为全球性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7.培养优秀的沿线国家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外语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同时加大对外来优秀的旅游管理服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旅游业一带一带一路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