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2018-10-20张丹

知识文库 2018年3期
关键词:效力经济法案例

张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课后做題复习巩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安排,这一教学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知识本身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发现问题,上课教师解答并与学生讨论问题组织开展活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翻转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要实施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本文以为经济法课程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依法经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才能立足于市场,因此经管类学生必须掌握经济法相关知识,学会依法经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经济法课程于2014年成为西安翻译学院优质课程。

一、经济法课程的课程特色

1.课程内容体系设计科学、实用。以“必须、实用”为原则,结合经济管理类职业资格标准,重构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2.教学方法多样、灵活。以启发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抽象认识到具体认识的跨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量;以角色转换法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基于能力培养进行经济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1.重新编写课程信息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编写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主讲教师简介,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层次制定新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考核方式等。

2.按计划完成新的课程设计

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学科专业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依据内容逻辑设计成若干个知识点,以择取凝练出的核心知识点为基础重组教学内容、创新优化课程设计。

在线学习资源建设及教学内容安排:35%左右的知识点采用网上MOOC资源,由教师进行MOOC资源搜集并筛选,向学生提供网上链接;20%左右的知识点由学生和老师共同从网上搜集学习资源,大家互相推荐学习,学生讨论并推荐,教师审核;30%左右的知识点教师拍摄制作成教学微视频,传给学生作为学习资料;15%左右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自学理解和掌握情况录制视频,课堂分享,小组自评互评并讨论。

3.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尽可能从问题开始,哪怕是对一个概念的诠释,都要有意识地去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觉得不是一味地被动地听课,而是要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案例教学法。为了更具体形象的阐述重点难点内容而搜集发生在身边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例。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最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总结。

第三,角色转换法。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制作PPT,上台讲解,或提前录制成讲解视频,或录制成有趣的案例分享。选取某些简单章节,将内容分为若干个知识点,由学生来讲解。要求运用PPT并且上台讲课,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4.综合使用先进合理的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板书为辅。教师自己搜集和动员学生网上搜集学习资源,充分学习和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课外自学,课内讨论,鼓励大家课前、课后上网搜集资料,自主寻找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比例一般不低于2:1,课堂研讨时间一般要求占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加强网上辅导和答疑。课堂讨论模式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综合案例或讨论话题,组织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自行确定团队领导,进行团队成员分工,确定自己团队的口号,开展团队活动。

5.认真设计测验和作业

为每个教学单元设计配套的随堂测验或单元测试。适当时在视频中穿插随堂测验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单元测验和阶梯式作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观题可引入学生小组自评、他组互评的方法评阅、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置专题讨论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和学生均可设立有助于学生学习组织、反馈及改进的主题。

6.努力扩展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主要有教师选发的网上MOOC资源、教师和学生制作的学习视频、经典案例、文字讲义、补充讲义、学习建议、常见问题解答、线上作业、单元测试、以及电子教材、有关参考资料、选学内容等,并考虑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的学习能力设计拓展知识,开展专题讨论。

7.形成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

改革原来的以闭卷考核方式为主,平时30%+期末70%成绩构成,强调把学生的课外自学情况、课堂讨论情况、案例收集情况、课后作业情况等都作为平时考核,新的考核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闭卷考试占50%。期末试卷在试题设计上,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类型,在综合考虑试题覆盖面、难易程度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应用性题型的比例。

三、基于能力重构的知识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七章 合同法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掌握知识水平)

大一新生,接受传统教育模式多年。对法律有一定认识,知识前提基本可以。学生对经济法尤其是合同法学习动机、兴趣相当不错。前期已经学习合同订立相关内容,学习能力较强。

课前任务设计

(一)课前学习目标(低阶思维发展的目标)

1.理解什么是合同的效力,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有效;

2.记住合同效力的四种类型:有效、无效、可变更可撤销、效力待定;

3.会应用不同合同效力类型特征区别具体合同的效力。

(二)课前学习内容(微视频应该包涵哪些内容和知识点,与课堂内容进行衔接)

1.合同效力的概念、类型;

2.合同效力四种类型各自特征及包含的情形。

(三)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要完成的任务)

1.观看视频,了解四种合同效力之间的区别;

2.做完基本测试题一套;

3.提出一个有关合同效力的有效问题或有效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4.结合现实生活就不同类型的合同效力各举一例或自拍案例视频。

四、课前学习评价(对学生课前任务的学习如何进行评价)

1.完整观看视频30%;

2.测试题10%;

3.有效提出问题20%;

4.有效回答问题10%;

5.有效举例或自拍视频30%。

课堂活动设计

(一)课堂活动目标(高阶思维发展的目标)

1.分析合同效力四种类型之间的区别;

2.评价一份具体合同是哪种类型的效力,明确这对学习者有何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合同的法律效力,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活动内容

1.学生描述四种类型的合同效力;

2.教师进行案例导入;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4.学生成果展示、讨论。

(三)課堂活动任务或策略(小组活动等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策略或者任务)

1.学生描述概念性内容(1分钟*5人=5分钟)

2.小组讨论教师给定案例的合同效力类型及案例结论,限时给出讨论结果(15分钟);

3.小组代表陈述小组观点,并给出理由(2分钟*5人=10分钟);

4.小组之间进行话题辩论:同一案例不同效力类型,作为不同当事人应如何应对,事前应有什么样的防范意识(2分钟*5人=10分钟);

5.教师总结(5分钟)。

(四)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评价(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内容)

1.个人准确描述20%;

2.小组结论准确性30%;

3.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及理由的充分性20%;

4.辩论问题个人观点的深度及影响30%。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猜你喜欢

效力经济法案例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样板案例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