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共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分析

2018-10-20刘芳

知识文库 2018年3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数学

刘芳

师生互动一直是课堂教学讨论的焦点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师生互动这种传统的师生交流项目受到了关注。课堂需要师生的交流而不是教师的独自讲解。如何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如何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而不是流于形式,这些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即针对师生互动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索通过师生互动共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师生互动的现状分析

师生互动是新课标在不断强调的一项内容,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课堂效果的发挥,在当前状态下,教师往往会存在用力过猛或是重视不足两方面问题,具体细化之下,又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师生互动存在着认知不足的情况,所谓认知不足,集中于教师对于真正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存在着理解上的不足。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将师生角色定位都发生了转变,教师一时间难以适应这样的转变,对于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将教学主动权让渡给学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也在不断探索中;另一方面,很难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把握不住具体的操作度。正是由于教师的这种不确定性,在教学中往往会对师生互动环节有所限制。

其二,师生互动缺乏创造性。所谓创造性,就是形式新颖、理念创新,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已经越发关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同样以此为例,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要求以就近原则展开,仅仅前后桌的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完全限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些时候,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将主动权进一步交给学生,自己反而不参与了。在很多时候,当前小学师生互动缺乏的正是更进一步的发展及完善,仅仅停留于表面。

其三,师生互动流于形式。流于形式是当前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误区之一,很多时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种停留于表面的交流,看上去很热闹,却缺乏了一定的内核。以课堂提问环节为例,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课堂的一点点互动,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然而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的一种观察会发现,教师往往会认为提问给学生多一些、师生互动多一些,课堂效果就会更好,正是刻意的追求这样的效果,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却缺乏整体的逻辑性,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配合教师,而没有自主的创新性内容,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严重时还会出现不明所以的状态,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避免的,甚至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节奏与进度。

二、师生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提及师生互动,是一个师生交流的过程,达成的前提在于教师能够主动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感,构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构建,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而是需要在课下开始努力。在课下或者说是课前,教师可以提前来到教室,与学生聊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接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爱与真诚,并且充分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到学生的所需所感,敏锐的捕捉到学生的真实诉求,最终实现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中,师生交流,或者说教师给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不仅要将问题提出来,更要对学生给出的信息进行反馈。如当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的磕磕绊绊的时候,教师需要寻找到问题所在,此时可以逐渐用话语提示、引导学生;当学生准确的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这些交流的技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达成,并且完善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需要教师主动走近

新课标将学习的重点交给了学生,而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此时教师需要主动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学习。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者、领路人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当前教学中,教师每一次将人物布置给学生,都不能完全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而是要寻找到契机融入,既能随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动态、又能不给学生造成压力、不对学生产生影响,还能在学生讨论遇到困惑难以深入时给予提醒及点播等。当然,教师也有监督学生不走神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这些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与学生共同成长,这才是师生互动的关键所在。

(三)师生互动需要给教师准确的定位

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之下,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领导者以及引入人。在这样的角色限定之下,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提示,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拿10颗糖果到班级,5颗奶糖、5颗巧克力,然后要求学生每次挑两颗糖果,问学生最多挑几次能够吃到不一样的糖果,最少挑几次能吃到不同的糖果。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展开的探索,需要教师给予提示,这才是师生互动的真正体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给出的每个反应同样的做出反应,这也是作为引路人应有的姿態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在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鼓励,此时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是实现最终互动的关键所在。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教学的任务目标给出了明确的定位——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师生交流的主动权,与学生进行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处理准确的定位,教师还要更为积极的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寻找契机,推进学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丁市镇中坝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