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与思考

2018-10-20葛佳佳

知识文库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族少数民族大学生

葛佳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和生活。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他们需要实行特殊的管理模式,其教育管理问题也就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以电脑、智能手机等为媒介,网络悄然融入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很高的普及度和接受度。这样的环境也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

一、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2017年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当中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4亿,同比增长10%,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6%。而我国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将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达55.9%。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高校学生,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几乎达到了“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状态,生活和学习的模式也随之改变。这也给我们的学生管理,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正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学生管理的便利,但是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新技术新发展带给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负面引导,用好这把双刃剑,将新技术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相结合。

二、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及所受的文化教育环境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其适应周期长、适应性差的问题。其次,少数民族学生通常有其特定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又体现在思维差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上,缺乏相互的理解很有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日常的相处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同时,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在汉族高校面临的语言不同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通常会面临力不从心的局面。长此以往,不仅他们的专业学习素质会受到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针对以上问题,以往我们采取的管理办法通常是通过面对面的聊天、谈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或者通过一对一帮扶,使班级学习好活泼开朗的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有些高校则采取主题讲座、宿舍走访等形式,还有加强管理,实行情况周报、情况月报等强硬手段,但是管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传统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教育管理形式过于单一。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采取一对一面谈说教式的理论灌输,缺乏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谈话地点往往在办公室等地,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出现紧张、不适应、放不开等问题。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引起少数民族学生的抵触心理,适得其反。同时,高校当中采取的讲座等活动大多是集体活动,面向所有学生,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的活动很少,忽略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

2.难以及时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他们从小受到的文化教育和生活习俗与内地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往往会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差异,尤其是一些偏远农牧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对于外界文化的了解较少,眼界不开阔,适应性较差,语言基础薄弱,很难适应内地高校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内地汉族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长期的文化熏陶也让他们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外界环境拥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在学校的各方面活动当中表现的也更突出。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也会进一步刺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容易造成他们的民族自卑感和民族压抑感。这些感受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生活、学业等等方面带来很多压力,容易造成焦虑、厌学、自卑等现象,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把握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真正需求,所开展的活动往往难以引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兴趣,對于他们来说,也很难快速融入到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大型活动中去。

3. 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传统管理模式中,学校管理人员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通常仅限于面对面交流,而这种沟通的方式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又直接导致了沟通次数的减少。特别是当这些学生进行出国交换学习时,以及寒暑假放假期间,他们与管理人员的沟通次数几乎为零。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沟通途径很容易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此高校工作人员也很难实时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状况,从而对他们进行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三、“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互联网+”的背景为高校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将传统模式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建立立体、动态的管理模式。

1.建设特色新媒体文化占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建立集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身的主体宣传教育网站,传播主流价值文化,以精彩的图片、动画及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并在网络上利用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情怀的各种人文服务,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在新媒体平台上定期发布介绍各民族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的文章,组织各种文化交流的线上线下活动,可以加深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相互了解,打破少数民族学生封闭的交往圈,加深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往与联系,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可能快地了解汉族文化,适应高校环境。同时,很多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而矛盾也可以由此避免,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生活、学业等等方面的压力。

2.利用新媒体拓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很重要的一个阵地在于课堂,因此也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建设,努力实现课堂互动,广泛运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育教学双向交流。同时,这些多媒体材料复制、存储、携带方便,可以走出课堂、带回宿舍、带进生活中,方便学生们自己复习和研读。其次,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课下互动。如在网上建立学习教育平台,不定时分享各种学习资料,建立并完善线上线下答疑机制,成立互帮互助小组,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语言障碍、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帮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信心、增强学校主动性,从而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

3.利用新媒体拓宽学校管理人员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渠道。运用即时通讯工具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完善动态沟通系统。如建立QQ 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通过及时更新、丰富内容、与学生们交流、随时关注他们的日志或状态等相关内容,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现状,以便快速发现并及时处理隐性的思想问题或突发事件。除此之外,利用新媒体沟通还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管理人员和少数民族学生无障碍的交流,拉进彼此的距离,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建立网络舆情监督机制。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在于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还需增强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分辨不良信息的能力。坚决杜绝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势力通过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建立网络舆情监督机制,时刻关注网络动态,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时刻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结语

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事关民族团结和校园的安全稳定。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需创新和完善。“互联网+”的背景为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可能,对于加强校园稳定与和谐、乃至增强民族团结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求高校管理人员不断与时俱进,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新媒体相结合,积极利用新媒体的种种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创新少数民族管理模式、提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水平, 加强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汉族少数民族大学生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