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能力导向的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

2018-10-20李志豪

知识文库 2018年3期
关键词:自创实务知识产权

李志豪

随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了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新兴产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实现满足自创区新兴产业企业之实际需要,是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要定位和目标,如何畅通和融合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自创区新兴产业企业双向之需精准衔接,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就业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人才服务自创区的实务能力,以实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企业所需的双赢局面。本文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分析实践能力导向的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

一、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背景

2017年2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规划阶段,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目标、思路和具体任务,不断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取得的新成果,实现新突破,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石;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了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新兴产业企业,急需实践能力强的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和保护专业技术人才,以增强新兴产业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上述背景下,实现开放性、形式多样化和资源丰富新型化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可以追溯至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我国首个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此后,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国多所综合类重点高校、工科类高校、政法类高校逐步形成了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和知识产权专业双学位多层次学历和学位教育机制和体系,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和保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蓬勃发展, 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和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保障。

目前开展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高校在不同阶段设置了层次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在全日制本科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阶段,一方面,在法学类学科下,结合理工科学科特点,设置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涵盖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检索、知识产权代理模拟及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演练等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课程,凸显了知识产权专业课程教育特色,并鼓励知识产权专业学生修读工科专业双学位,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法律素养兼备理工科知识的知识产权专业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针对在校的非法学类工科本科生,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双学位教育,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检索与运用、国际知识产权法及知识产权实务模拟实验等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型人才。

在研究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阶段,培养的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沿袭法学学科属性,培养法学硕士或者法学博士(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知识产权人才,在法学学科属性培养模式下,其培养的人才可以是法学类专业教育背景,也可以是理工科教育背景;另一方面,是沿袭管理学学科属性,培养管理学硕士或者管理学博士(知识产权管理方向)的知识产权人才,在管理学学科属性培养模式下,其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一般要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

从高校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看,在培养复合型、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发挥了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需求,但是在自创区对实践能力较强的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视角下,囿于一些条件的制约,高校所培养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难以胜任国家和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高校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主要因素在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衔接不够,人才培养还比较注重知识产权理论的讲授,缺乏实务操作训练方面的系统性实践教学安排,所以高校在培养复合型、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方面存在瓶颈和短板。

1.实务型复合型的师资资源还比较匮乏

目前知识产权教师团队中,教师知识结构还缺乏多元性,往往是法学类或者是管理类的高层次人才,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知识产权实务经验丰富和法学功底深厚的实务型复合型师资力量還比较缺乏,在开展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中,收窄和学生就知识产权实务在运行、管理及保护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和互动,学生在意识上对知识产权管理、专利代理、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专利预警、专利布局和挖掘等实务方面的内容缺乏清晰认识,影响了学生知识产权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结构设置还需改革和完善

知识产权专业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需要多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目前高校在知识产权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课程结构组成缺乏多元性,或者偏重法学学科内容,或者偏重管理学学科内容;另一方面课程结构比例缺乏合理性,偏重理论部分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所占比例较低,也影响了对学生知识产权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

3.学生实操能力较薄弱

近年来,高校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也逐渐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知识产权实践教学过程中,还缺乏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实务能力的培养,例如专利代理实务模拟训练、知识产权管理实务模拟训练等,其结果是学生实操能力较薄弱,降低了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效果。如果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能更多地结合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将法学理论知识与知识产权实务现状融合衔接,形象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带领学生在实践教学场所利用实践教学软硬件进行情景模拟仿真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产权理论在实操中进行情景步骤对照,这样不仅可以锤炼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且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输出效果。

四、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

鉴于目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短板和问题,在新常态下,要着力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畅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自创区新兴产业企业之需双向通道衔接,为知识产权人才高质量就业和高水平服务提供坚实保障。

1.实行双导师制,充实实务型复合型师资力量

一方面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实行双导师制,充实实务型复合型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从事知识产权实务方面的专家,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的讲座。这些具有理工科背景、知识产权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不仅能让学生分享自己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经验和体会,而且让学生清晰认识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有利于知识产权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在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很早就实行双导师制,聘请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等方面的业务专家走进课堂,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针对性地开展实务讲解,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质量。

2.课程结构设置更加科学化

知识产权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涵盖法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等内容,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同样也是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人才在实践能力上要懂法律,进行风险防范;懂管理,进行专利管理、商标管理等;懂经济,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等。因此,知识产权课程在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基础上,要融入管理学、经济学学科内容,并且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以实现实践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内涵质量目标。

3.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输出效果

知识产权实踐教学环节的质量把关和实质成效对于知识产权人才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只有将知识产权实验室实务模拟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才能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共同发展,对培养学生的从事知识产权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职业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对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重新修订,整合了专业课程的实验学时和实践教学环节,使之更能适应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要。

一方面,在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主要是知识产权实验室,利用各种知识产权教学软件,组织学生开展知识产权代理实务模拟、知识产权管理实务模拟、知识产权运营实务模拟等训练,培养应当具备且能够胜任其相应工作的复合型、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同时,通过知识产权实务模拟训练项目,学生达到了掌握知识产权理论和提升知识产权实务操作能力的双重目的。

其次,与法院、律师事务所及知识产权实务部门等校外法律实务部门共建实践教学远程实时互动平台,克服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到的瓶颈制约,助推互通共享的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指数和效果输出。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知识产权实务模拟训练,由校外知识产权实务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

4.实施校企合作的精准式培养

新常态下,从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视角讲,培养实践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人才,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且是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从企业需求知识产权人才的视角讲,需要全方位实践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人才,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实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自创区人才之需有机衔接,实施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精准式培养,对知识产权人才进行全方位强化知识产权实务操作能力培训,迅速达到自创区所需知识产权人才的标准。例如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实施校企合作的精准式培养模式,实现了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和保护人才的高就业质量,同时也满足了企业之所需。

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及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和自创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更多实践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人才为自创区内入住的新兴产业企业所青睐,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自创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提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凸显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人才服务自创区的实务能力,以实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企业所需双赢局面。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猜你喜欢

自创实务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巧用自创实验 激发课堂活力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训练策略
无中生有,“裸剧”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