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忽视也是一种教育

2018-10-18王红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教育生态

王红梅

〔关键词〕忽视;教育启示;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75-02

曾经听一位教育界的前辈说过一句话:最好的学校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自然地生长,就像田地里的幼苗,让它生长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随意走到里面去,踩到它、伤到它。

几个月前,辖区内各小学举行特色展示活动,在观看某个校区的课间操表演时,我见到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当时全校两千多名学生已在操场完美表演了好几套韵律操,给外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很大的震撼,最后进入集合跑操阶段,在学生们一圈圈的富有活力和整齐有序的循环跑动中,突然一个光头孩子跳入我的视野,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孩子好像压根就没有长过头发,而且从长相上来看好像是个女孩子。出于好奇,我关注了这孩子好久,出乎我的预料,她不但没有一丝的自卑和羞涩,而且有着轻盈的动作、协调的节拍,最打动我的是孩子脸上开心、投入的笑容,她已经融入整个大团队的热烈氛围里,……

我隐约感觉这孩子背后有故事,顺便向身边的老师询问她的情况,原来她天生头部无毛囊不生头发,刚来上学的时候,还天天戴着帽子,后来就不戴了,现在都上五年级了,反而更自在了,而且在这么冷的天,依然这样活泼开朗,特别阳光……

这样一个相对特殊的孩子,在一个环境里五年,不但没有常人想象中的自卑,反而呈现出这样一种自然快乐的状态,这说明什么?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首先是感动,从一个孩子身上折射出来的是整个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和育人环境,它一定来自一种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看来这就是教育的更高境界。一个和谐的环境受人、事、物、情、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美好的校园环境反过来又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情绪的形成并不断注入正能量。而这其中更多的来自人际环境的影响,这种人际的影响就是一種文化,它一定是和谐自然、给孩子以安全感的文化。

就外部环境而言,这可能恰恰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忽视”——老师同学家长不以怪为怪,泰然处之,然后当事人也自不以为然,这背后是大家的习惯、善良与尊重。你的忽视就是他人的平安,忽视也是一种美。这背后不是班主任或老师为此曾做过什么工作,而在于什么都没做。事实正是如此。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残疾运动员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不慎从轮椅上摔下来。几秒钟后,服务人员便迅速围拢过来,只见他将手一摆,示意大家不要帮忙,自己则用力支撑起手臂……终于,那残缺的身躯又回到了轮椅上,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滑落,他则满意地笑了。

对于特殊人群,帮助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方式。有时,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就是忽视他们的特别之处,以自然的心态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在学校里,对于学生的差异,教师关注是必须的,但要做到悄无声息,要做到踏雪无痕。有些教师对于学生不可谓不用心,学生家庭困难,又是捐钱,又是捐物;学生成绩差了,又是补习,又是辅导,而且大张旗鼓……殊不知如此特别的爱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无比自卑,让他们失去了与同学平等对话的权利,到头来关爱却成了伤害。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校有位贫困生两次险辍学,而两次都由师生捐款而得以续读。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当众提及此事,并指着该生说:“那个被大家好心救助的孩子现在就坐在我们中间!”于是全校师生的目光都盯上了他,自此他永远地辍学了。就孩子本身而言,大家的“不在乎”是多么重要啊,可是我们却常常用这种“在乎”和所谓的“重视”伤害过多少心灵?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其实就是这样的忽视,忽视他们的失误,忽视他们的尴尬,忽视那些不想为人所知的缺陷和隐私。这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最大的保护。这个孩子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心态,她都经历了什么?未可知或也可不知,而如何于逆境与天然的不幸中保持阳光心态,坦然接受现实而且乐观向上,保持心理健康,倒是个值得探讨的、有普遍意义的话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老师和同学对此事的忽视恰恰成就了孩子如此自由的心灵,这对学校与家庭教育都应该有所启示。

很久以来,我们的教育目的似乎越来越功利,为了获取知识或是达成一些所谓的办学成果,让教育方式变得越来越机械。导致教育者的心在沿着狭窄的轨道运行,变得越来越局限和不完整,导致了一种过度教育的现象,成为对学生安全感的一种潜在威胁。没有了安全感,孩子就失去了许多自然成长的机会。对于孩子来说,失去安全感也就意味着失去自由,没有心灵的自由也就没有生命的自然绽放。植物的生长需要自由,人也一样。只有在感知是清晰的、客观的,没有被强加任何负担时,心灵的绽放才会发生。

而对每个普通学生来说,也许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些特殊情况。在我们的校园里,我认识了这样一个孩子,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当时他正在和同伴一起抬着一桶纯净水往楼上走,脸上挂着自然的、纯纯的笑,一副“业务”很熟练的样子。凭多年的经验可知,这是一个班级里的小能人,而这样的孩子往往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果不其然,我的猜想在他们班的老师那里得到验证。

从那以后,我经常在校园里见到他,他多数时间都是在劳动。有一天下雪,后操场结冰严重,一部分老师在操场清除这些冰,这个孩子与同伴一起又出现在除冰的现场,冰冻得硬邦邦的,很难清理,小家伙很聪明地用工具敲打,效果很好。在场的一位老师笑呵呵地对他说:“×××,你比老师在行多了,这个事离你还真不行!”

我好奇地问这位老师:“他不是你们班的,你咋也认识他?”

这位老师哈哈大笑:“咱学校里没有不认识他的,他就是咱学校的‘总务主任,什么活都找他,有时还在广播里喊他呢。”

我也开玩笑地问这个孩子:“你怎么这么优秀呢?”

他笑着仰起脸说了一句话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我们王老师‘教导有方、笑里藏刀!”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但他说得很真诚。王老师是他的班主任。我听懂了他的意思:第一,王老师会教育,他说的话孩子信服。第二,王老师不批评他,但将更有影响力和威力的批评藏在笑里。

这同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无疑他是以一种自然绽放的状态呈现的,他的这种状态更多地来自老师恰当的忽视,在这种忽视中,孩子是有安全感的,同时他感受到一种力量。我认为这就是关注而不干扰。

教育是一个关于孩子的“可能”的事业。好教育,就是创生出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坏教育,就是掐灭孩子原本的种种“可能”。我们的教育每天都在努力创造这样或那样的可能性。所以,在有限的空间里,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我们必须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善,以自己的教育哲学思考,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生态,学会选择性忽视,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在我们手中受教的孩子以一种生命成长的姿态自然绽放。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小学,临沂,276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教育生态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浅析自由意志对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