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者道之动

2018-10-18唐中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反作用力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唐中云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反作用力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72-01

近日一直在反思教育,但总是困惑重重。和女儿路路一起跑步时,女儿问我:“妈妈,您觉得您对我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您强调的东西我都做得不好,您擅长的东西我也不会?”我说:“我也纳闷啊。按理说,应该是我提倡什么、你就重视什么才对啊。”

这个问题估计在很多家庭里出现过。我和孩子的爸爸希望孩子有个好身体、有个体育爱好,所以,小时候带她玩轮滑、打篮球、打乒乓球、滑滑板、打排球等,可是她对体育一点儿兴趣也没有,而且连跑步都跑不动。我希望她爱文学,带她看了很多小说,也读给她听,现在她对文学也没有兴趣,一心想成为理科生。理科呢,她父亲让她多看看数学方面的书,她一点翻书的欲望都没有,只想刷几道题。我们不让她吃零食、吃快餐,如今这些就是她的人生动力!按她自己的说法,她集爸爸妈妈的缺点于一身。

为什么我们做事情的初衷和结果相差这么远?为什么教育有时不仅无力反而走向反面呢?为什么我们精心的教育设计,有时候起的是相反的效果?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老子》中有言:“反者道之动。”我们强调的东西其实是建立在孩子无主见的基础上,希望他们只是被动接受,他们只要“听话”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结果。可是我们忽略了孩子是有主动性的,甚至天生有些反叛的意识,他是他自己的主人,他为什么要按照大人的设计来生活?他要他自己的生活,而成为他自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站在家长的对立面。而当我们发现孩子居然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我们并没有停留,没有怀疑自己的方法,而是继续一意孤行,最后直到我们所倡导的东西被孩子变成了反對的东西。于是我们觉得很委屈很失败很受伤。这是很多家长都有的体验。

“反者道之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道的发展规律有反向运动,如同牛顿力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对孩子作用力越大,孩子对教育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尤其是对那些有想法的、有自己主见的孩子。

我想起一个案例:

老公有位朋友教闺女打网球很有方法,他每次打网球时把孩子都带在身边,但就是不让她摸网球,孩子看着干着急。终于有一天,孩子忍受不了了,说:“您再不给我报个网球班,不让我打网球,我就要离家出走啦。”然后这位父亲很勉强地给孩子报了班,并且提了一些要求,如果违规就不能再打网球。很奇妙的是,孩子从此爱上了网球,而且一发不可收。这位爸爸特别得意自己的做法。我想他就很好地意识到“教育有一种反方向而动的力量”的道理。

这个“反方向动”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首先,教育不是灌输和接受,还有挑战、纠结甚至反对、挣扎,不能只考虑理想情况。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我和孩子的父亲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武断,从来没有怀疑是自己的错误。

其次,关注孩子的个性。孩子是听话型的,那就注意解释原因;孩子是反抗型的,就要去考虑反作用力的效果。甚至有时需要从反面入手,来获得正面提升的目的。这个是我忽视了的,无视了孩子对我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抗拒。

很庆幸的是,女儿自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喜欢和父母对着干的特点,也开始反思:自己需要一切皆反对吗?我说:“爸爸妈妈最成功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激发了你的反思的习惯。”于是,我们继续利用“反作用力”,引导女儿再回到正方向的道路上来。人生需要我们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脚步,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我感谢这个爱和我作对的孩子,她的陪伴和思考让我明白了自己几个重要的错误:(1)作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2)作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发现她喜欢和我作对的特点。她提醒我注意教育中的这个反作用力。虽然以前我耽误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但是,现在懂得了这个道理,总是件好事情。

“反者道之动。”规律的运行有正方向也有反方向。切不可只记住一条道。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83)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反作用力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气球火箭
忠实的柠檬
分析、概括法在牛顿第三定律中的应用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