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光影中对话心灵,在剧场中演绎亲情

2018-10-18黄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

黄翠

〔摘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健康成长。本研究尝试将心理电影与心理情景剧运用于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实践证明是有效和可行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心理电影与心理情景剧在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中运用的优势、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操作流程。

〔关键词〕心理电影;心理情景剧;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26-04

一、引言

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亲密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能滋养孩子的心灵,促进孩子的个性健康成长,同时也是个人及家庭幸福感的重要源泉。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在心理关系上逐渐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意识和叛逆心理较为明显,但在生活各方面还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与支持,内心存在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冲突,再加上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亲子缺乏有效沟通等,浓浓亲情里常常冒出不和谐的音符;更有甚者随着亲子矛盾的日益尖锐而陷入了冷漠、敌对、怨恨等恶劣的亲子关系中。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间的良性沟通是每个家庭的重要课题。任何职业都必须持证上岗与接受岗前培训,如果说为人父母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那么父母也理应得到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培训,以便更好地胜任这个角色。目前,虽然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学校,社区也会开展一些家庭教育的相关活动,但大多流于形式,开展活动的频次较少,活动内容过于简单,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虽然给家长传授了家庭教育的普遍原则与方法,但理论居多,缺乏操作性,这类一般化的辅导内容难以满足个别家庭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对于家庭功能不良、存在亲子沟通障碍的家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尝试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亲子沟通辅导方式显得尤为必要。我在亲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尝试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践证明心理电影与心理情景剧这两种寓教于乐的辅导方式效果良好,有助于唤醒情感与启发思考,促进每位成员的自我觉察,增进亲子之间的积极沟通。

二、相关理论依据

(一)心理电影的概念及作用

心理电影是指在现代西方心理学发展成熟后,反映或展示某种心理学原理或典型心理障碍的电影,其主题往往集中于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常以人性和心理作为其情节的工具和底色[1]。

美国电影理论家劳逊指出:“电影是一种无比强大的社会力量,它给予千百万人以文化生活,并给他们解释生活,这种解释影响到他们的信仰、习惯和情绪状态”[2]。心理电影对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灵成长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心理教师的引领下,从心理学的角度走进影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探索其心路历程,发现主人公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其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启发学生对自身生命故事的思考,推动学生对自我的再认识,不断自我完善与自我成长。

(二)心理情景剧的概念及作用

心理情景剧是一种以团体形式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通常是由来访者把自己的焦虑或者困惑用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再由治疗师充当导演,帮助来访者检验真伪,表达感受,培养和提高来访者的洞察力。

心理情景剧是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更有心理治疗色彩的心理剧方式简化后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一种应用性尝试。通常是将一些贴近学生的心理个案改编成心理剧,让几个学生来演个案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情节和结尾由全体学生来思考,或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进一步情节发展的表现、结果和答案。通过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成员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释放出来,并从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获得心灵感悟。

三、心理电影和心理情景剧在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中运用的优势

(一)心理电影的优势

1.新颖有趣,寓教于乐。近年来,心理电影作为一种新颖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元素流行于中小学心理课堂中,深受心理教师及学生们的喜爱。心理电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着学生,帮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达到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宣泄,在欢乐、积极的氛围中完成心理自助与心理互助,获得心灵成长。

2.注重心理感受与情感共鸣。如果说知识传授和道理说教带来的是理性认知,那么心理感受与情感共鸣带来的则是心灵的震撼与洗礼,更能赋予人们成长的力量。在观影过程中,个人情感追随着剧情跌宕起伏,当主人公的经历与自我生活状态相契合时,心弦被拨动,情绪被唤醒,与主人公感同身受,在他人的生命故事中反觀自我,深入探索主人公与自我的内心世界,一起突破与成长。

3.心理环境安全,降低心理防御。心理电影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家长与孩子以第三者身份参与剧情讨论,没有被评价被贴标签的顾虑,容易进入放松状态,卸下盔甲,放下阻抗,自我觉察,自发地相互交流与相互启发。

(二)心理情景剧的优势

1.心理情景剧通过亲子集体讨论,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自主性,无论家长或孩子都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都是主体,要亲身体验整个自我改变的历程。

2.心理情景剧能改变成员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促使他们放下心理防卫,进入一种开放式的心理状态,进而充分地体验与感受。

3.在真诚友善、同感接纳、宽松愉悦、安全温暖的人际互动环境中,通过演绎角色等方式,亲子之间积极地沟通与交流,更新彼此的旧观念,尝试新的对话方式,学习新的沟通模式。

4.多角度去理解人际冲突,在他人的表演中发现新的可能,找出建设性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5.使家长对孩子(或孩子对家长)的感受、价值观和看法更为敏感。在角色互换中,可以让参与者体验到他人的感受与想法,增强亲子之间的同理心。

6.充分控制冲突时的个人情绪和情感,勇于面对困境,积极探索如何解决问题。

四、心理电影与心理情景剧在中学生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践探究

任何一种家庭行为都有着深厚的根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与沟通方式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认知层面有所领悟之后,必须依靠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进行实操训练。本期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活动时间持续两个月,活动内容见表1。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仅详细介绍第二阶段的心理电影赏析活动以及第三阶段的亲子剧场活动。

(一)心理电影《小孩不笨2》在中学生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实例

1.剧情简介

2.介绍影片中的赏析点

(1)父母子女有代沟的原因;

(2)问题孩子的心理根源和发展轨迹;

(3)孩子在青春期的好奇和困惑;

(4)父母怎样和孩子沟通。

3.播放电影

4.家长与孩子根据电影赏析点提出思考提纲

家长与孩子自由发言,心理教师把思考提纲写在黑板上。

5.分组讨论(家长组和孩子组)

讨论内容如下:家长与孩子所提出的思考提纲、孩子工作纸内容、家长工作纸内容。

孩子组工作纸内容

(1)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台词是什么?

(2)学谦、成才(电影中的人物)为什么变坏?说说坏孩子的心理根源与发展轨迹。

(3)学谦(或成才)心理成长中的哪些情况和自己有相似之处?又有哪些方面自己是幸运的?

(4)如何认识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对性的好奇、困惑与冲动?

(5)学谦与成才最终找回了内心的“好孩子”,他们内心的“好孩子”是怎样形成的?哪些事件对他们有推动作用?

(6)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或者没有得到他人及时关爱、支持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内心“好孩子”的形象也像我们的身体那样逐渐强壮起来,让内心的好孩子持续成长?

(7)请回忆影片中有关学谦和成才的故事情节,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感受和看法。

有关学谦的故事情节:博客获奖、送父亲节礼物、帮助父亲维修电脑、受鞭刑后的表现、结交社会青年、被勒索后的反应、闹市抢劫后奔跑、博客表露迷途心声、倾听父亲表达。

有关成才的故事情节:父亲夹菜给成才、父亲买书包给成才、成才帮助学谦、父亲努力说出“我爱你”、父亲向校长求情、成才被开除后的反应、父亲抄写163封求学信、成才鼓起勇气背上书包见校长、成才搏击运动获奖。

家长组工作纸内容

(1)说出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台词。

(2)学谦、成才为什么变坏?说说坏孩子的心理根源与发展轨迹。

(3)有时,一个小小的意外或挫折,都会成为内心的“坏孩子”成长的土壤。当父母意识到孩子有消极的情绪和想法时,可以怎么做?

(4)找找影片中的沟通障碍点有哪些?分析其中原因,并觉察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问题,探讨怎样沟通表达效果更好。

例如:

①学谦妈妈对儿子所擅长的博客视而不见,还贬低为乱七八糟,并和自己过去的成就相比。当我们的孩子说自己优点时,我们是否给予了支持和赞扬?还是不懂得倾听而急着赞扬自己呢?

②当爸爸听到孩子说“我修好了”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出现了几个想法:“电脑一定是他弄坏的,这孩子太不让人省心,都是他让我刚才被骂,还逃课。”然后就自以为这些想法是真实存在的,其实这些都是对过去和未来的幻想,并不是事实本身。我们平时跟孩子相处时是否也会这样?

③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吃饭时不能接听电话但自己却做不到。在要求孩子做到我们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时,在我们指责孩子管教孩子时,请先问问自己做到了吗?

④觉察我们平时听孩子说话时,是不是头脑在想自己的事?或者听到的只是只字片语还融合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还会打断对方的话,说自己的想法,或者干脆是毫不相干的话题?

⑤我们是否能看到孩子身上的细微进步,看到这细微变化后面隐藏着多少勇气和努力?是否会因要求的结果是10,孩子只进步了1,而完全否定他呢?

⑥当孩子在外面犯错时,只看到犯错这个结果就责怪,会阻断沟通的桥梁。一个错误的事件发生,尤其是涉及自己面子受损的事件,我们是否能冷静下来,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下结论?

6.集体分享与引导

7.观影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以“让内心好孩子成长”为主题写观后感,让孩子表达自己的心声,并在下次团辅活动中做集体分享或亲子一对一分享,激励孩子们要心怀爱与感恩,保持积极沟通。

(二)心理情景剧在中学生亲子溝通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实例

心理情景剧吸收了心理剧技术,常用的技术有具象化技术、替身技术、角色扮演技术、音乐技术、情绪交通灯技术等。我在“爱你在心”亲子剧场活动中采用的是情绪交通灯技术。情绪交通灯技术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将心理剧的角色互换、独白、替身等基本技术加以探索尝试的一种心理情景剧方法,采用的是群体角色扮演,强调观众的参与性。这一技术直观、生动、形象,适用于解决不合理情绪、人际冲突的问题。

1.亲子冲突个案征集

亲子剧场活动前征集亲子冲突个案。以自愿为原则,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将生活中真实的亲子冲突情景以心理剧本的形式写出来,由心理教师筛选部分比较典型的具有共性的个案。

2.暖身活动及简要说明

3.将团队成员分成三队

红队代表矛盾冲突,黄队代表理性思考,绿队代表问题的解决。以佩戴相应颜色的卡纸区别。心理教师给各队分发任务纸。

4.问题呈现

红队队员首先进行组内的充分讨论,原则上要尊重原剧本的内容,可略微有改动。经过现场简单排练后正式演出,表演出亲子矛盾及内心冲突。表演过程中,心理教师要在旁边协助表演者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心情,借助重复语言和肢体动作的手段来突出剧中的重点内容,诱导在场的所有成员身临其境地感受与学习。

5.思考应对

黄队队员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矛盾和冲突,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用言语表达出来。

6.行动演出

绿队队员听取黄队的想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演出解决方法(不同于黄队的多种方式)。

7.分享

所有成员分享自己观看或参演后的感受和体悟。分享过程要遵从不评判不指责的原则。

8.讨论与引导

分小组讨论,讨论自己面临这类心理困境时会如何处理。心理教师做引导和总结。

9.循环更换红、黄、绿队的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使得每位成员都能体验到矛盾冲突(红灯区)、冷静思考(黄灯区)及解决问题(绿灯区)的三个阶段,将剧场中习得的经验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当亲子之间遇到矛盾冲突时,有意识地启动“黄灯区”的冷静思考程序,思索各种解决冲突的方案,然后择最优方案进入绿灯区,使得家长与孩子的认知与情绪调控有机协调,理性解决问题。

五、心理电影和心理情景剧在亲子团体心理辅导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运用心理电影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影片的选择必须积极向上,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切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同时注意避免说教意味过重,既要微言大义,又要符合观影者的审美与兴趣,让其感同身受,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我在亲子团体心理辅导的电影赏析活动中比较常用的电影是《小孩不笨2》。

第二,电影赏析问题的设置要有深度,引导者必须提前多次观看电影,深挖电影中的教育含义,搜集该片的相关影评,从各个角度思考与对比,并充分考虑团体成员的亲子矛盾现状,使得设置的赏析问题既要落地又要有所拔高。

第三,电影赏析的引导要到位,以提问、提醒、讨论的方式促进每位成员深入思考,引导他们一起分析、总结影片中人物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并对其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着重探究影片中人物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方法和途径,引导成员将电影与个人生活实际相结合,借鉴他人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二)运用心理情景剧需要注意的问题

心理情景剧重点在“导”不在“演”。注意避免心理情景剧的表演只流于演戏,未能发挥其教育及辅导的功效,不可只追求表演技巧和架式,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心理情景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与引导过程有密切关系。

第一,心理教师需要具备清晰的思路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家庭关系所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够准确地识别、分析、理解和解决。

第二,引导时要善于抓住剧情的主题,让演员和观众明确问题所在,思考可以有哪些更好的行为反应模式,形成新的認知与领悟。

第三,多用开放式问题启发思考,例如询问主角对自己的反应感觉怎样?是否需要尝试其他方法?询问其他成员,他们观察到什么或有什么建议?

第四,提醒成员之间彼此尊重,相互支持,遵循论事不论人的原则,避免伤害当事人。

参考文献

[1]宋艳峰,薛秀平.欣赏心理电影促进心理健康[J].电影文学,2008(22):161-162.

[2]薛秀平.心理影片赏析——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J].电影文学,2007,50(10):99-100.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广州,5108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