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产业知识基础测度与创新系统配置研究

2018-10-18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综合型柳州解析

朱 峰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南宁 530007)

在新一轮“调结构”的环境下,国家与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应对新经济环境,很多政府选择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新型产业达到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那么引入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区域新产业的形成与当地曾经具有的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证的研究也发现区域产业的多样性是成就新型产业的关键因素,[1]此外还有实证研究了专业化与多样化之间谁是对产业发展道路更优的选择。[2]总体而言,这些研究都比较认可区域内现有的产业结构决定着新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技术关联的新产业能在本区域得到正向发展的概率更大,因此把新旧产业称为是具有技术关联的。那么技术关联的本质又是什么?一个区域具有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及相关产业的存在说明区域内蕴含着产业相关的知识技术与人才,[3]这种“软件”上的关联更优于“硬件”上的关联——例如企业间的上下游关系和产业积聚现象。因此,地方政府应该认清本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能力与产业知识基础,优先选择发展具有共同产业知识基础、技术关联性强的新产业。[4]

本文在产业知识基础理论及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基础上对广西区域内现存的产业分类后,对其中蕴含的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定量分析。主要目的有:①计算广西现存的产业知识基础结构,了解广西各市的产业知识基础空间地理分布情况;②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相结合,为从全区层面与市级层面对广西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区域创新体系提供政策研究。

一、产业知识基础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及关系

(一)关于产业知识基础的相关理论研究

Smith(2000)指出,不同产业中共享某些特定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于具有共享的智力理解的产业具有相同或至少是相似的知识基础。[5]Laestadius关于知识和技术的创造特性区分提出了“综合型”和“解析型”知识创造活动的分类。综合知识基础(也称为合成型知识基础)指创新过程通过现存的知识或知识的重新组合应用于产业中,比较常见的产业有家具、食品、通用设备制造、化学、造船、磨具制造等。解析型知识基础指创新过程高度依赖科学知识的认知和推理过程,需要通过科学研究产生新知识而获得创新,[6]如功能食品、药品研发、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光子学等。综合型知识基础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应用性研究所形成的技术;解析型知识基础则更注重新基础知识的产生。而创新过程二者也是有区别的,综合型知识基础通过干中学、用中学和相互交流中学习而产生,在产业升级中则表现为渐进式变化;解析型知识基础则通过网络式传播和学习产生,往往以激进式创新为主。在此基础上,Asheim和Coenen又提出象征型知识基础(也称为符号型知识基础),象征型知识基础往往存在于第三产业中的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中,如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与产品的审美属性及非常具有特点的传统文化和地理特性有关,[7]它与综合型知识基础类似,是现存的知识以一种重新组合的方式出现从而完成创新过程。因此,本文试图确定广西目前所拥用有的产业知识基础,对广西的现有产业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和理解,目的是为了解广西产业知识基础的特性,对未来产业规划和引入提供可靠依据。

(二)关于产业知识基础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

在产业知识基础理论基础上,牛盼强等学者对于Asheim和Coenen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发展,从理论上构建产业知识基础与区域创新系统类型的影响机制。[8]首先区域创新系统主要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领土嵌入型区域创新系统,主要利用综合型知识基础,常见的形式为建立产业工业园区,达到某种产业集群后获得创新,由于技术的传播通过做中研究和产生,这类创新系统对地理邻近性要求较高;第二类为区域网络创新系统,主要利用综合型和解析型两种知识基础;第三类为区域化的国家创新系统,主要应用解析型知识基础,与综合型创新系统相反,由于解析型知识的传播过程依靠特有的创新网络,而创新网络并不受制于地理距离影响的特点,这种创新体系是无界的,维系它们的却是知识网络与人才网络。因此,这类创新系统常常分布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之中。

对于一个区域经济体而言,最终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创新系统,是由产业知识基础的创新特性所决定的,本区域内的产业知识基础特点及外部制度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确定创新系统的类型选择。

二、广西产业知识基础的定量测算

(一)产业知识基础测算指标和方法

本文根据Asheim和Coenen的行业分类原则,在数据可实现的基础上,对国内统计口径的行业进行知识基础分类。由于可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为李琳[9]的划分标准,本文借鉴该标准对广西的产业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这里碰到的主要问题在于按照我国的行业分类标准,很多行业即具有解析型知识基础又混和有综合型知识基础,例如汽车制造业中混合着这两种知识基础,汽车发动机研发类属于解析型产业基础知识,而整车拼装则属于综合型产业基础知识。另外第三产业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餐饮住宿业、房地产等行业也不太适合放入哪一类的知识基础类别。由于行业数据过“粗”,只能从中挑选最具有代表性,又没有交叉性质,且具有确定归属的行业进行统计。目前最理想的计算数据源应该是利用产品目录,由下而上地区分所有微观产品不同类型的产业基础知识权重,之后进行加总。由于数据的不可获得性,只能使用行业分类数据进行测算,挑选部分行业。详见表1。

表1 解析型、综合型、象征型知识基础下的产业类型划分

在测算时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产值数据,二是选择职业数据利用区位商来反映广西区域内某行业的专业化或积聚水平。最终选择了职业数据,因为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技术的反映,通过在该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测量实际应用的知识,公式为:其中,ei为某市属于知识基础i行业的就业人数,e为某市的就业总人数;Ei为广西全区属于基础知识i的行业就业人数,E为广西全区总就业人数。计算出LQ后对不同类型的产业知识基础指标进行排名,数值越较高说明该种产业知识基础越聚集,同样也相对其它城市具有优势。

(三)广西14个地级市产业知识基础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经过以上模型计算,分别测算出14市三类产业知识基础,广西的产业知识基础特征及地理分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至图6)。首先,解析型产业知识基础城市间差异巨大,桂林和柳州处于第一集团,玉林、钦州、南宁、梧州处于第二集团,其它城市都在第三集团。这样的结果很符合解析型知识特点,柳州和桂林相对于其它城市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且解析型知识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能扶持出来的,需要历史沉淀和人才技术积累的支撑,往往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因此出现各地差异巨大的现象。其次,从综合型知识基础指数来看,各市之间的差异性相对解析型知识小,但出现阶层的分化,桂林、玉林、柳州三市处于第一集团,其他城市属于第二集团,柳州和桂林由于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解析型知识积累排名靠前,玉林却出乎意料地排在柳州之前。结合综合型产业知识特点,玉林的地理位置邻近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随着近年来交通便利性增强,对于“做中学”的综合型知识的积累和发展,更具有地理与文化的优势。最后,象征型产业知识基础南宁遥遥领先,其他城市逐级递减,桂林与北海排名靠前。结合象征型知识特征,南宁作为省府城市,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相对于其他城市具有绝对优势,另外桂林、北海属于具有垄断性旅游资源城市,因此在象征型产业中表现突出。

图1 解析型知识基础城市排名

图2 解析型产业知识基础地理分布

图3 综合型知识基础城市排名

图4 综合型知识基础地理分布

图5 象征型知识基础城市排名

图6 象征型知识基础地理分布

在全面了解广西各市地产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利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作为指导,首先探讨目前广西作为一个封闭性区域经济体的创新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整体角度完善广西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研究。

三、构建创新体系

(一)广西创新体系与产业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分析

根据产业知识基础创新体系的理论依据结合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空间分布情况,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桂林与柳州现有的解析型产业基础知识最为集中,解析型知识创新需要人力资源和知识网络的推动。两城市比较,由于没有较完善的科研院所配置,柳州在继续发展解析型产业上显得动力不足。从该角度看南宁目前虽然没有解析型产业知识聚集,但在区位优势、知识网络、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桂林与南宁适合建立区域化的国家创新体系,产生解析型知识,成为省内“知识引擎”,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其次,综合型知识虽然柳州在玉林之后,但柳州同时具有解析型和综合型知识,因此柳州属于在广西内仅有适合建立区域网络创体系的城市,利用解析型与综合型两类产业知识,通过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间的相互学习与技术改进,在现有基础上得以产业升级,成为广西高端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再次,玉林作为综合型知识的代表城市,可以通过“做中学”,建立工业园区,移植东部产业,适合建立领土嵌入型区域创新体系。最后,北海、河池等地为象征新产业知识的代表城市,通过利用现有的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并重新组合各种元素到达创新,建立文化、生态创新体系。

(二)创新体系与制度环境关系分析

产业知识基础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配置会受到制度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共同作用于创新体系的发展和演化。根据解析型知识的特点,解析型产业创新除了产生科学知识外,在制度环境上需要孕育追求创新、容忍失败的氛围;在金融环境方面,各种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政府扶持及银行贷款拓宽融资渠道,但企业创新资金主要还是以企业为主,靠政府推动的模式,市场化的创新投融体系尚未形成。综合型需要知识根植性,当政策和市场换来知识和技术后,完善有效的合作使知识产生粘性,消化后才有创新的可能。综合型知识基础产业需要一套稳定的价值观、风俗习惯或行业规范,形成高效的“惯例”环境。象征型知识基础也需要与“特定背景性”和文化根植性结合,注重地理邻近对其知识交流的重要意义,以“渐进式”创新模式为主,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成功模式。结合以上分析,在产业布局及环境制度建设在产业知识基础配置视角下规划了14个地级市的产业选择。详见表2。

表2 产业知识基础配置下的广西14市产业选择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行业内蕴含的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出广西14个地级市产业基础知识的空间分布,再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建立广西不同层次的城市创新体系,为广西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思考方向。最后南宁和桂林作为利用解析型知识创新,以高科技高技术产业为地区代表产业,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企业突破现有的技术轨道,使得本地区内的创新和培育出的产业达到跳跃式发展。柳州建立区域型创新网络体系,稳定现有的技术水平在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状态,继续通过创新深化该产业价值链。玉林、梧州、贵港西江沿岸城市承接广东移植产业,建立领土嵌入型创新体系,完善本地区内的产业结构,逐渐积累自身的技术和人才网络。最后其它城市目前特别明显工业上优势,适合结合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建立文化生态创新系统。

猜你喜欢

综合型柳州解析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打破传统框架的综合型LED光源投影机 ViewSonic(优派)TX500K
综合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金属拉伸综合型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