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如何稳“良师”:构筑乡村教师发展与服务体系的安徽实践①

2018-10-15朱家存卢鹏李宜江

中小学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良师

朱家存 卢鹏 李宜江

摘要安徽省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定向培养计划、“特岗计划”、“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编制周转池”等多种渠道拓展乡村教师来源,充实乡村教师队伍;通过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如落实生活补助政策、加大周转房建设力度、职称评审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助力乡村教师队伍稳固发展;通过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师支持系统,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素养的实际提升。

关键词“大国良师”;乡村教师发展;定向培养;特岗计划;县管校聘;“编制周转池制度”;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9-0011-0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在乡村,建设重点也应在乡村。据安徽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底,安徽省乡村常住人口2909.1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6.5%。[1]为占据全省近半人口的乡村地区提供优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乡村专任教师共有139472人,其中在编教师136712人,非在编代课教师2760人。

一、立根基:多渠道拓展乡村教师来源

1. 定向培养计划:打造乐教适教的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

2016年起,安徽省着手开展乡村教师的定向培养工作,旨在选拔培养出热爱小学教育事业、一专多能、知识全面、技能娴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能力的全科型乡村教师。省内计划自201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培养2500名左右小学阶段全科型乡村教师(其中初中起点专科层次教育2000名、高中起点本科层次教育500名),培养指标依据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到2025年,力争培养约1.2万名全科型教师,基本实现全省村小、教学点每校有1名全科型教师。初中起点专科层次教育和高中起点本科层次教育分别在中考和高考的提前批次录取。通过定向培养的专科和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由生源地县级教育等部门按照定向培养协议占编制分配到指定的乡村学校任教,任教服务期不少于六年。

2.“特岗计划”:持续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安徽省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每年招聘“特岗计划”教师3000名以上,2017年招聘特岗教师达3395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70%,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约达50%。安徽省实施的“特岗计划”,体现了“两个倾斜,两个为主”—注重向皖北地区倾斜、向中小学紧缺学科倾斜,同时坚持以应届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为主。省内聘用的特岗教师学历起点较高、知识丰富、富有活力,有效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乡村教师整体素质。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优秀案例的通报》,在公布的全国16个特岗计划实施优秀工作案例中,安徽省岳西县以“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为特岗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入选。

3.“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现县域内教师合理流动

2017年,安徽省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縣管教职工编制、人员经费、岗位设置、交流轮岗,校管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奖惩的新机制;强化县域统筹管理,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为校长教师合理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2017年上半年,安徽省亳州市、合肥市庐阳区继马鞍山市博望区和合肥市肥西县在2015年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后,再次入选第二批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目前,全国共遴选了49个改革示范区,安徽省共有四个,是改革示范区最多的省份之一。

4. 建立“编制周转池”: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动态编制保障

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联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实施方案》,以“标准统一、动态调整、余缺调剂”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中小学教职工存量编制资源,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动态编制保障。首先,依据省内中小学在籍学生数,按照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计算教职工编制,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再按班师比核增教职工编制,确保每个班配备编制不少于一名,每个教学点编制不少于两名。其次,在重新核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的基础上,采取区域统筹、保障急需、动态流转、定时段平衡的管理办法,按照不超过5%的编制规模,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教师的临时急需和阶段性用编需求。周转池事业编制的使用,由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精准调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据分配到校的周转池编制动态调整岗位设置。同时,安徽省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学生规模变化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二、稳人才: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1. 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一是落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7年,安徽省教育厅联合省财政厅下拨中央奖补资金1.4亿元,指导潜山县、太湖县等12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根据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重点向村小和教学点、条件艰苦地区倾斜,合理确定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人均补助标准223元/月/人,比2015年人均每月提高28元。以潜山县为例,该县根据学校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情况,将全县划分为三类地区、七个档次,补助标准分别是650、500、350、250、200、150、100元/月/人。

二是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制度,以每月200~500元人均补贴标准,覆盖全省所有在职在编乡镇教师。省内12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的乡村教师,可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叠加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月幅度为200~1400元。如岳西县根据学校环境和岗位的艰苦性,把全县乡镇划分为四类,同时根据学校所在地距乡镇政府的远近,在每类乡镇内划分五类学校,实施100~1000元不等的补助标准,并根据各乡镇交通状况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乡镇类别。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优秀案例的通报》,公布了全国13个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优秀案例,安徽省岳西县以“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助力老区教育发展”入选。

2. 加大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

2015年,安徽省将乡村教师住房全面纳入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一批乡村教师公共租赁住房的建成入住,逐步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难”问题。2017年,全省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项目51个,总建设面积64625平方米,总投资1236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102万元)。2018年,全省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项目61个,总建设面积74025平方米,总投资1452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476万元)。为乡村教师改善住房条件,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待遇,使教师能够真正扎根乡村,极大程度缓解了乡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3. 职称评审向乡村教师、乡村地区倾斜

2016年,安徽省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定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按上限执行,实现教学点中级岗位全覆盖。评选特教教师,对乡村教师实行切块单独评审。对超岗位职数的乡村学校,允许其采用“退二聘一”的办法实施评聘。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必须具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两年以上的经历。在县域中小学教师相应岗位总量内,凡在乡村任教累计25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乡村教师,符合晋升一级教师、高级教师职称(职务)申报条件的,或教龄满30年、有高级教师职称资格而未聘任的城镇教师,本人自愿到乡村学校支教三年以上的,可不受学校岗位职数限制。

4. 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安徽省着手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由国家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分别由省、县一级给予鼓励。在教育部2016年举行的首批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发放中,安徽省有59000人享此荣誉。为乡村学校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在省内营造了浓厚的关心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氛围。

三、促发展:构筑全方位立体式乡村教师专业支持系统

1. 立正根基,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安徽省十分重视乡村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将教师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纳入乡村教师的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经常性的乡村师德主题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三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与考核评价相配套的退出机制,实行乡村教师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2. 优化设计,打造分层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安徽省將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统筹规划,保障经费投入,并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贯串培训全过程。一是整合县级教师培训资源,建好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并进一步下移培训管理重心,落实县(区)和学校教师培训主体责任,构建“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区落地”的教师培训运行机制和高等院校(远程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乡村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水平,2016年,安徽省组织开展了针对24.7万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旨在借助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三是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3. 充分借力,以国家优质资源促教师能力持续提升

安徽省充分利用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优质资源促进乡村教师、校长的综合素养提升。2017年,安徽省全省16个市81个项目县(区)共计116827人次的乡村教师、校长参与了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接受了专业化培训。同时,安徽省着力推进“乡村教师访名校”计划,旨在通过培养选拔打造省、市、县三级乡村骨干教师梯队,全省约两万名乡村骨干教师均参与其中;实施乡中心校校长省级培训计划,通过专题学习、名校挂职、网络研修等综合化途径,不断提升校长的办学理校能力。安徽省祁门县的“以课领训—送培送训模式创新”、六安市裕安区的“基于微课程的三环六步混合研修”入选首批“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

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以及政策实施成效有待彰显等因素,使得安徽省乡村教师队伍在规模、结构以及教师整体素养等方面还面临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将是安徽省未来乡村教师支持工作的聚焦重心。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 OL].(2018-03-08)[2018-08-05].http://www.ahtjj.gov.cn/tjjweb/web/ info_view.jsp?strId=4e9da0e005494fa38ca7936c09b6176e&strColId;=1400 0601479283576&strWebSiteId;=13781720451562390&_index=1.

注释:

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点项目“中小学教师编制城乡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13ASH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良师
大国如何励“良师”: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成效与改进(一)①
他人如何育“良师”:对芬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持续调研①
涵养成就“大国良师”的泥土
多变的角色无私的关爱
谈钢琴基础教育中的“良师”素质
在班主任工作中争做学生良师益友的点滴体会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激发
微课,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一位“良师”
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谈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