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21例临床价值分析

2018-10-15李玉新

关键词:心内科产科孕产妇

李玉新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衡水 053400)

妊娠合并心脏病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孕产妇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均会因加重心脏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孕产妇死亡,这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原因,也是导致产妇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1]。当心功能出现严重不全时,会对胎儿的生长造成不利,为挽救孕妇生命临床上多提前采取终止妊娠的方法,这也是造成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患者,共21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9±2.6)岁,孕周24~40周,平均孕周(35.3±2.9)周。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别有14例和7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经过心脏彩超B超、心功能评估、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等全面检查,均采用内科学心功能分类法,确诊者给予系统监护[2]。

2 结 果

2.1 心脏病种类

心律失常7例(33.33%)、风湿性心脏病5例(30.90%)、先天性心脏病4例(19.00%)、妊娠高血压心脏病2例(9.52%)、病毒性心肌炎2例(9.52%)、其他1例(2.38%)。

2.2 治疗时间对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

心内科治疗时间越早,心功能改善情况越佳,妊娠早中期心功能控制Ⅰ~Ⅱ级率明显高于妊娠晚期,如下表1。

表1 治疗时间对改善心功能的影响(n,%)

2.3 妊娠结局和对孕产妇的影响

妊娠结局: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18例、引产1例。影响:妊娠晚期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共有3例,经过积极的抢救后 ,成功救治2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共1例。

3 讨 论

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关键在于心脏前后负荷的减轻,心脏泵血功能的维持和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产前需要做好检查,一旦发现该病需要立即转到内科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日常饮食要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叶酸、铁剂和钙,预防和及时纠正贫血。定时产检,做好超声心动图检查,医生需要高度重视各项指标的变化,如心脏排血指数、心脏射血分数以及室壁的运动状态等,保证能够将心功能严格控制在Ⅰ~Ⅱ级[3]。

利尿剂的使用,会促进血容量的减少和静脉回流的降低,进而有助于心脏前负荷的减轻、肺淤血和下肢水肿的缓解,极大的改善心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妊娠期要严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其造成胎儿畸形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采用洋地黄等小剂量的正性肌力药物,促进心肌收缩力的强化[4]。药物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完成对用药方案的制定;内科医生在分娩时需要共同进行诊断,一旦出现心力衰竭需要进行积极的抢救,做好综合处理工作,如强心、镇静、扩管和利尿等。为保证孕妇安全和提高胎儿的存活率,需要真正早诊断、早治疗。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发现,在妊娠早中期开展心内科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取得良好的母婴解决。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疾病类型、严重程度、产科因素等,在妊娠早期进行积极的治疗,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心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可以控制心衰,确保母婴安全。

猜你喜欢

心内科产科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