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一体化护理在维持新生儿早期体温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10-13

关键词:母婴体温产后

王 慧

(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 句容 212400)

当胎儿从温暖、潮湿的子宫内娩出后,会难于适应寒冷干燥的外部环境,导致体温波动较大,甚至会出现低体温引发疾病[1]。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且皮下脂肪层薄、血管丰富,容易散发热量,再加之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体温调节能力也较弱[2]。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为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2018年上半年开展了产后一体化护理措施,并将其效果与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对比,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上半年在我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45例,体质量2640~4150 g,平均(3245.2±258.5)g。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比两组小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将早产儿、伴有先天性疾病、因产妇疾病未能接受母乳喂养的小儿予以排除。

1.2 方法

参照组:本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包括体征监测、皮肤清洁护理等。实验组:本组新生儿则予以产后一体化护理干预;为母婴提供“待产-分娩-产后休养”的家庭化产房。在新生儿出生后,由产科、儿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对母婴进行密切监护。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8℃~30℃的中性温度环境中,依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选择辐射暖床、暖箱、轻便运送暖箱等保暖设备。一般情况下,在新生儿出生0.5~1 h后,安排母婴接触及母乳喂养,每1~2 h喂养一次,喂奶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为婴儿进行沐浴后,要擦干皮肤上的水分,使用温布包将婴儿包好。

1.3 观察指标

①体温值:在出生2 h、6 h、12 h、24 h时,测量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值。②低体温发生率。③护理满意度评分:出院时,由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打分,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体温稳定情况对比

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 h、6 h、12 h、24 h的体温值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二组新生儿的体温维持情况对比(±s,℃)

表1 二组新生儿的体温维持情况对比(±s,℃)

注:*表示与参照组对比P<0.05。

组别 n 出生后2h 6 h 12 h 24 h 低体温发生率实验组 46 36.57±0.20* 36.88±0.24* 36.98±0.26* 36.99±0.27* 1(2.17)*参照组 46 36.01±0.19 36.41±0.22 36.44±0.21 36.51±0.23 9(19.57)

2.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实验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6.11±1.52)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5.25±3.8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的体表面积可达成人的2倍以上,且外周血流量较大,皮肤汗腺又发育不良,中枢对产、散热的调节能力较差,因此热量更易从新生儿的表中流失。在新生儿出生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维持稳定体温具有重要帮助。我科为新生儿采取的产后一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构建充满家庭氛围的空间、提供中性温度环境,可有效减小新生儿体温波动范围,也有助于婴儿身心放松,提高舒适度;尽早安排母婴接触和哺乳,可以为新生儿提供充分的营养及热量。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 h、6 h、12 h、24 h的体温值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低体温发生率为2.17%,低于参照组的19.57%,护理满意度评分要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凸显出了产后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维持新生儿早期体温稳定中的作用效果。

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开展产后一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维持新生儿早期体温稳定,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故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实施。

猜你喜欢

母婴体温产后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