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在减少其产后出血方面的效果

2018-10-1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预见性出血量剖宫产

王 芳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发生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 h内其阴道的流血量≥500 ml。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也是导致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对这类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在减少其产后出血方面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这84例产妇按入院序号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产妇。观察组产妇的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8.1±3.5)岁;其平均孕周为(40.1±0.9)周;其中,有11例胎位异常的产妇,有13例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有10例胎儿为巨大儿的产妇,有8例发生胎儿窘迫的产妇。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7.8±3.3)岁;其平均孕周为(39.8±0.7)周;其中,有13例胎位异常的产妇,有12例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有8例胎儿为巨大儿的产妇,有9例发生胎儿窘迫的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在两组产妇分娩期间,均对其进行产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产程陪护及产后观察等产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如下。

1.2.1 进行产前预见性护理 在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详细询问其病史。对于合并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期合并症的产妇、具有多次流产史的产妇,遵医嘱对其进行降血糖、降血压等针对性治疗,以改善其机体的状态,预防其发生产后出血。在产妇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向其讲解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减轻其恐惧感,维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

1.2.2 进行产后预见性护理 1)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产妇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可定时按摩其子宫部位,以促进其子宫收缩的恢复。具体的按摩方法为:护理人员将手掌放在产妇肚脐的周围,按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其腹部,每次按摩15 min,每日按摩3~5次。2)对于术中出血量超过350 ml的产妇,在其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立即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并遵医嘱为其静脉滴注缩宫素(滴速为60滴/min),以提高其子宫平滑肌的兴奋度,增强其子宫的收缩力。3)在产妇分娩结束后的2 h内,护理人员每隔15 min检查一次其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尿量、子宫底的高度、阴道流血的情况及子宫收缩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产妇阴道的一次流血量若达到150 ml,且出现口渴、打哈欠、出冷汗、面色苍白及烦躁不安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4)在产妇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加强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告知其进行母乳喂养的益处、技巧和方法,并协助其用正确的方法哺乳,以刺激其脑垂体分泌内源性缩宫素,促进其子宫收缩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产妇出院前,观察其在产后2 h内、产后24 h内的出血量,对比其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在产后2h内、产后24h内出血量的对比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 h内、产后24 h内平均的出血量均较少,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在产后2 h内、产后24 h内出血量的对比(ml,±s )

表1 两组产妇在产后2 h内、产后24 h内出血量的对比(ml,±s )

组别 例数 产后2 h内平均的出血量 产后24 h内平均的出血量观察组 42 91.5±14.7 146.8±21.4对照组 42 135.2±21.1 251.3±23.6 t值 - 11.013 - 21.258 P值 0.000 0.000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观察组产妇中,有4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9.52%。在对照组产妇中,有13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0.9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低,χ²=5.974,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产妇在发生产后出血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极易发生垂体功能减退及休克等并发症,甚至需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有研究结果证实,可导致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产妇的软产道受损、产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及产妇出现产后宫缩乏力等[3]。其中,由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低,通过对产妇进行严密的术前检查可有效避免该类型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宫缩乏力是导致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剖宫产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可使产妇子宫的肌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乏力,无法有效地压迫其子宫的毛细血管,从而引发产后出血。另外,胎盘滞留、胎盘粘连等胎盘因素也可刺激产妇的子宫发生痉挛性宫缩,或压迫其子宫的下段,从而使其出现宫缩障碍,进一步增加其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护理工作经验,采用科学的护理手段有效地预防潜在护理风险发生的一种护理模式[4]。在本次研究中,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对在该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两组产妇均进行了产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了预见性护理。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 h内、产后24 h内平均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妇,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由此可见,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其产后的出血量。

猜你喜欢

预见性出血量剖宫产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