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功能锻炼合并肌电刺激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2018-10-11万海英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肌电盆底功能障碍

万海英

启东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启东 2262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常见于妊娠及产后妇女,与妊娠期机体的生理状态及分娩过程中盆底结构破坏与相关功能障碍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生殖道损伤,对产后女性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目前,我国鼓励二胎政策出台,孕产妇不断增加,尤其是高龄孕产妇比例明显增高,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寻找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2-3]。该次研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5例,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合并肌电刺激应用,观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53 例,年龄 20~42 岁,平均年龄为(31.22±9.18)岁,其中子宫脱垂28例,压力性尿失禁31例,生殖道损伤22例,其他14例;首次生产32例,多次生产21例。对照组 52 例,年龄 21~43 岁,平均为(30.91±7.38)岁,其中子宫脱垂27例,压力性尿失禁32例,生殖道损伤23例,其他15例;两组在年龄、功能障碍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实验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并通过,所有患者对该次实验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Berek&Novak妇科学 (第14版)》中有关女性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诊断;对该次实验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未能完成全部治疗者;③严重肝、肾以及凝血异常患者;④患有慢性尿路感染及阴道炎等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该科室人员进行相关回复动作指导,使患者进行正确的紧缩肛门动作,每次动作持续3 s以上,随之放松,间隔5 s后,重复上述动作,以此法连续动作15~20 min,每天进行2~3次锻炼;掌握此法后可进一步增加训练量,同时,训练中,患者必须排空膀胱,之后多次做深呼吸以及慢吐气的训练,令患者在训练时放松身心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接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以及肌肉电刺激方法,分别设置神经肌肉刺激仪给予盆底一、二类肌纤维不同程度的刺激,通过观察患者对电刺激的反应及时调整电刺激仪器强度,电刺激的最大强度以患者有主观感觉但不出现明显疼痛为宜,使电刺激既可以提升神经肌肉的兴奋程度又能将由于受牵拉等损伤的造成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唤醒,尽最大努力恢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

1.4 观察指标

1.4.1 骨盆底肌力 根据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检测时应嘱患者排空膀胱,将右手食指及中指放于患者引导后壁肛门直肠连接处的下半段,嘱患者最大程度收缩肛门,将患者左手放于患者下腹,使患者腹部肌肉保持松弛状态。1.4.2盆底障碍功能评价 采用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以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相关评价。

1.4.3 尿失禁评级判断 级别判断参考国际尿失禁委员会关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问卷实施测评;轻度:患者1 h产生尿垫量<2 g,在打喷嚏、咳嗽和大笑时会出现尿失禁;中度:患者在突然、迅速运动时出现尿失禁;重度:患者1 h产生尿垫量在2~10 g,一般在站立时就会发生尿失禁。

1.5 统计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应用SPSS 20.0统计学进行相关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s)形式列出,计数资料以(n)形式列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Ox-ford评分为(3.11±0.56)分、PFIQ-7 评分为(16.77±4.14)分以及 PFDI-20评分为(7.18±2.14)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65、6.893、8.992,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盆底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盆底功能比较[(±s),分]

组别 Ox-ford评分 PFIQ-7评分 PFDI-20评分观察组(n=53)对照组(n=52)t值P值3.11±0.56 4.06±0.77 7.365<0.05 16.77±4.14 20.34±5.36 6.893<0.05 7.18±2.14 10.22±3.87 8.992<0.05

2.2 尿失禁

两组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9,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5),对照组组在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6,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情况比较

3 讨论

女性骨盆是女性重要的器官,能够正常维持女性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相关脏器的正常解剖位置,且参与生产、排便以及保持盆腔肌肉的紧张度等作用[4]。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生殖道损伤等一类疾病的总称,有研究发现女性妊娠和分娩是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5-7]。

该次研究中对比单用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联合肌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结果显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具有明显的疗效,在Ox-ford评分、PFIQ-7评分以及PFDI-20评分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在治疗尿失禁时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与陈聪等研究[8-10]结果一致,其中陈聪等研究[8]显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治疗后患者的PFIQ-7评分为(15.49±6.27)分,以及 PFDI-20 评分为(6.13±1.34)分,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可支持该次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对分娩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盆底功能锻炼及肌电刺激,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存在的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肌电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