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动脉血管功能的变化

2018-10-11王永红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子痫颈动脉产后

王永红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科室妇产科,山东济南 2500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3]。为了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动脉血管功能的变化,笔者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3例,同时选取产检正常产妇30名,根据患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正常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3例,同时选取产检正常产妇30名。将患者随机分为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正常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31 例,年龄(27.57±4.32)岁,孕龄(36.42±3.21);子痫前期组 32 例,年龄(27.87±4.21)岁,孕龄(36.37±3.54);正常对照组 30 例,年龄(28.14±4.96),孕龄(36.21±4.11)。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有心脏病史、重大疾病和需要长期服药、多胎妊娠的孕产妇、精神状态异常、精神病史的孕产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该次研究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3 组患者 IMT、PT1、AP、AIx 情况(±s)

表1 3 组患者 IMT、PT1、AP、AIx 情况(±s)

注:*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指标 时间 妊娠高血压组(n=31) 子痫前期组(n=32) 正常对照组(n=30)IMT(μm)PT1(mmHg)AP(mmHg)AIx(%)产后产后3个月产后产后3个月产后产后3个月产后产后3个月(868.75±272.57)*(731.63±227.19)*(124.56±9.79)*96.47±9.21(4.92±0.47)*(1.25±0.29)*(6.86±1.13)*(1.56±0.78)*(827.63±214.49)*(711.23±147.59)*(123.47±8.69)*96.82±8.91(4.45±0.76)*1.19±0.59(6.79±1.21)*(1.47±0.69)*714.75±123.67 731.63±227.19 114.46±9.21 95.17±8.49 3.72±0.25 1.11±0.35 5.63±1.73 1.31±0.65

1.2 方法

使用该院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BP203RPE-II欧姆龙科林)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 3 组患者者 IMT、PT1、AP、AIx 情况,PWV 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 IMT、PT1、AP、AIx情况比较

妊娠高血压组患者 31例,产后 IMT(868.75±272.57)μm、PT1(124.56±9.79)mmHg、AP (4.92±0.47)mmHg、AIx (6.86±1.13)%;正常对照组患者 30例,IMT(714.75±123.67)μm、PT1(114.46±9.21)mmHg、AP(3.72±0.25)mmHg、AIx (5.63±1.73)%。 三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3组患者PWV的监测结果比较

妊娠高血压组患者31例,产后PWV(6.89±1.21);子痫前期组患者32例,产后PWV (6.57±1.09);正常对照组患者30例,产后PWV (5.74±1.12)。3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表2 3组患者PWV的监测结果(±s)

表2 3组患者PWV的监测结果(±s)

注:*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产后 产后3个月妊娠高血压组(n=31)子痫前期组(n=32)正常对照组(n=30)(6.89±1.21)*(6.57±1.09)*5.74±1.12 4.95±1.24 4.87±1.15 4.47±1.26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产科常见疾病,目前主要为胎盘缺血,滋养叶缺血是导致胎盘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孕育阶段子宫胎盘血管的发育受阻与滋养叶的缺血有密切关系[4-6]。该研究探讨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动脉血管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妊娠高血压组患者31例,产后IMT(868.75±272.57)μm、PT (124.56 ±9.79)mmHg、AP (4.92 ±0.47)mmHg、AIx(6.86±1.13)%;正常对照组患者 30 例,IMT(714.75±123.67)μm、PT1(114.46±9.21)mmHg、AP(3.72±0.25)mmHg、AIx(5.63±1.73)%。3 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32、7.456、6.712、5.412,P<0.05)。妊娠高血压组患者31例,产后PWV(6.89±1.21);子痫前期组患者 32 例,产后 PWV(6.57±1.09);正常对照组患者30例,产后PWV(5.74±1.12)。3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2、5.317,P<0.05)。

徐氏等人[11]研究表明,对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后及时 IMT(879.75±269.67)μm、PT1(126.76±10.09)mmHg、AP(4.81±0.57)mmHg、AIx(6.76±3.13)%,产后 6 月 IMT (736.73±225.35)μm、PT1 98.17±9.93)mmHg、AP(1.37±1.26)mmHg、AIx(1.46±3.73)%。 这与该研究的结果相似,说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颈动脉的功能和形态均发生一定程度改变,随时间的变化患者的颈动脉的功能和形态均恢复正常水平。亦有多项研究[8-11]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颈动脉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患者的颈动脉的形态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颈动脉的功能和形态均发生一定程度改变。在产后3个月其颈动脉的功能和形态均恢复到正常水平。

猜你喜欢

子痫颈动脉产后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