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增强CT用于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实施价值分析

2018-10-11温见春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腹腔腹部准确率

温见春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重庆 404500

恶性肿瘤在前期的时候,还能够进行有效地控制,但是,发展到后期时,它就会发生生物转移的情况,一旦恶性肿瘤开始转移,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转移情况严重时,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所以诊治恶性肿瘤患者的重点就是,在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时,尽早确诊[2],在肿瘤早期还没有开始转移的时候就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制定一个或多个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检查之后,确定患者的肿瘤病变位置以及肿瘤的情况,寻找肿瘤细胞转移规律,并且根据转移规律,将患者肿瘤的原发病灶进行找出,以此为根据制定针对性的、具有合理性的治疗方案[3]。目前,临床上一般是通过常规的CT检查对腹部恶性肿瘤进行诊断 ,但是通过常规的CT平扫并不能够将肿瘤原发病灶准确位置进行检测出来,在准确度还是需要改进[4]。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用设备也在逐年的创新,CT增强扫描就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通过CT检查诊断获得的准确率,尤其是诊断恶性肿瘤转移规律以及肿瘤情况有着极高的诊断准确率[5]。该次研究随机抽取该院在 2015年 1月— 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60例患者,将常规 CT扫面与增强CT扫描来 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将其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期望以此能够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6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 16例,女性 14 例;年龄 29~71 岁,平均(61.4±3.4)岁;其中有 9例患者为胃癌,6例为结肠癌,4例为卵巢癌,5例为胆囊癌,6例为胰腺癌。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 30~73 岁,平均(63.6±4.2)岁;其中 8 例为胃癌,7例为结肠癌,6例为卵巢癌,4例为胆囊癌,5例为胰腺癌。所有患者均同意作为该次研究的的研究对象,对在同意书上签字,并得到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筛选标准

入选:所有患者通过术后的病理诊断,确诊为发生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情况,患者同意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患者,精神病患者,意识不清患者,存在严重的血液疾病患者。

1.3 方法

CT仪器的选用:使用西门子Emotion16层CT,造影剂的选用:碘海醇。

扫描方法: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CT平扫,进行胃肠道准备时,患者需喝清水充盈胃肠道,在扫描时,患者采取平卧位,于扫描床上,扫描时,患者需要屏息。仪器参数的调节:管电流270 mA左右、管电压130 kV左右、层厚为5 mm左右、螺距为1.0、重建间隔相距5 mm、层距为0.8 mm、扫描床移动速度为8 mm/s作用[6]。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扫描基础上通过CT增强平扫,其扫描方式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CT扫描相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进行CT增强扫描过程中,给患者在肘静脉部位快速注射80 mL左右的非离子碘造影剂,注射速度控制在3 mL/s左右,注射结束后,间隔30 s,通过连续性无间隔扫描方式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平扫,之后行1 m薄层重建,将该次扫描获得的影像传输给医院的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多方位重建、曲面重建[7]。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两组患者在检查之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方法

该院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使用(±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然后通过t检验,使用[n(%)]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扫描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极高(28/93.3%),对照组患者的转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17/5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通过诊断,得出的最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宽以及种植灶长分别为(1.1±0.5)cm2,(3.2±1.0)cm,(3.7±0.8)cm;而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分别为:(2.8±1.7)cm2,(4.1±1.3)cm,(6.4±1.1)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经过扫描后,均没有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1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情况比较

观察组原发病灶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情况比较(±s)

组别 最小种植灶面积(cm2)种植灶宽(cm)种植灶长(cm)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1.1±0.5 2.8±1.7 5.264 3<0.05 3.2±1.0 4.1±1.3 6.239 4<0.05 3.7±0.8 6.4±1.1 7.524 9<0.05

3 讨论

腹部恶性肿瘤发生细胞转移情况,由于腹腔内部拥有复杂的解剖结构,所以,在腹部恶性肿瘤腹腔转移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诊断难度,腹部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后,会转移到腹部周围的其他正常脏器或者组织,从而影响被转移脏器或者组织的功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对于临床上进行治疗,增加了困难,并且得不到良好的预后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8],所以,对于腹部恶性肿瘤发生腹腔转移的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确诊之后,才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有效合理的方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9]。临床上腹部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早期诊断一般通过常规CT平扫,但是由于腹部肿瘤转移病灶的面积过小,不能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极高(28/93.3%),对照组患者的转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17/56.7%),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得出的最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宽以及种植灶长分别为 (1.1±0.5)cm2,(3.2±1.0)cm,(3.7±0.8)cm;(2.8±1.7)cm2,(4.1±1.3)cm,(6.4±1.1)cm, 均没有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杜水生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58%;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得出的最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宽以及种植灶长分别为:(1.0±0.6)cm2,(3.1±1.1)cm,(3.8±0.7)cm;(2.7±1.8)cm2,(4.2±1.2)cm,(6.1±1.4)cm,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10]。 增强 CT扫描速度更快,扫描结果更加清晰,对腹腔进行扫描,可以获得理想性的效果;同时在增强 CT扫描后通过利用多层面螺旋CT多平面、多方位的重建技术,可以增加诊断准确率,对肿瘤以及周围血管之间的详细情况进行检查,能提升诊断准确率。总而言之,通过利用增强CT平扫比较准确的反应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腹腔转移的详细情况,能够获得极高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通过使用常规CT扫描,准确率较低,通过利用增强 CT扫描,能够获得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帮助提升诊断准确率,并且需要在过程中严格控制增强CT扫描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中碘的含量,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就拥有优良的安全性。增强CT扫描来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帮助临床上治疗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提供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腹腔腹部准确率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