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2018-10-11张丽娜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脑膜炎降钙素细菌性

张丽娜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河南商丘 476100

感染性脑膜炎指的是软脑膜弥漫性炎症性病变,主要是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发,其中以细菌感染较为常见[1]。细菌性脑膜炎属于严重疾病,需及时治疗,若不然可在数小时内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可造成患儿死亡[2]。病毒性脑膜炎也比较严重,但多数患儿预后较好。对于感染性脑膜炎,尽早采用快捷、无创、有效的方式诊断疾病,有利于临床医师为患儿尽早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危险性[3]。目前血清指标检测是感染性脑膜炎常用且有效的诊断参考标志,且可用的血清检测指标较多。血清降钙素原在全身性细菌感染患者中明显增高,且其增高程度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预后之间密切相关[4],因此这一指标对于脓毒血症、全身性细菌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为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该研究选取该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与60名体检健康儿童展开检测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脑膜炎患儿,根据培养结果将之分为两组,其中病毒性脑膜炎54例,其中男 30 例,女 24 例,年龄 0~11 岁,平均(3.46±0.58)岁;病程 2~21 h,平均(11.69±2.35)h;细菌性脑膜炎66例,其中男 38例,女 28例,年龄 0~12岁,平均(3.53±0.47)岁;病程 2~20h,平均(11.72±2.29)h;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60例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 26 例,年龄 0~11 岁,平均(3.52±0.51)岁;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受试者家长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3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感染性脑膜炎患者均在入院当日采集血液5 mL,对照组在体验当日采集血液5 mL,在室温下静置。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取血清部分,以直接化学发光法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所用仪器为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MAGLUMI 2000分析仪与相关检测试剂,所有操作均根据相应说明书实施。同时展开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

1.3 判定标准

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0.5 ng/mL以上时,判定为细菌性脑膜炎。敏感度=真阳例数/总阳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例数/总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例数+真阴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

细菌性脑膜炎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及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降钙素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s)

表1 3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s)

组别 C-反应蛋白(mg/L)血清降钙素(ng/L)白细胞计数(×109/L)病毒性脑膜炎(n=54)细菌性脑膜炎(n=66)对照组(n=60)F值P值16.67±2.31 88.54±12.65 1.32±0.85 6.398 0.000 0.24±0.12 5.15±5.87 0.05±0.13 5.147 0.000 10.45±1.06 15.57±1.18 6.35±1.02 3.225 0.002

2.2 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析

120例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以血清降钙素原为诊断指标,诊断敏感度为63/66×100%=95.45%,特异度为 52/54×100%=96.30%, 准确度为115/120×100%=95.83%。见表2。

表2 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结果

3 讨论

病毒性脑膜炎或细菌性脑膜炎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人脑脊膜或脑膜所致炎症,进而可导致其他部位出现并发症,如上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等疾病[5-6]。若此类疾病未得到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那么势必会给患儿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儿童对有创性检查的承受能力有限,临床主张运用可靠的检测指标来鉴别诊断感染性脑膜炎。降钙素原是近年来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指标[7],其属于降钙素前肽,无激素活性,共包含氨基酸116个。在正常人体内,降钙素原是由甲状腺C细胞形成的,其水平一般不足0.1 ng/mL,而当机体出现严重细菌感染,且呈现出全身表现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即会升高,一旦其超出0.5 ng/mL,即提示存在感染的可能性[8]。已有研究[9]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诱导降钙素原的刺激因子以细菌内毒素为主,且在病理状况中,人体血清降钙素原主要由甲状腺之外的其他器官合成。一般而言,细菌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而在非感染性疾病或病毒感染疾病中,患者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并不明显,有时甚至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临床通常将血清降钙素原作为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该研究中,该院选取120例感染性脑膜炎患儿,根据其病情分组,并对其血清降钙素原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展开比较。结果显示,细菌性脑膜炎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及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降钙素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在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升高十分明显,而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这一指标的升高情况并不突出,只比健康体检儿童略高,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蔡洁新等人[10]的研究发现,4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前的降钙素原水平为(0.29±0.07)ng/L,这一数值明显低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5.41±0.95)ng/L,该研究中降钙素原结果与之一致。进一步分析可知,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度95.45%,特异度96.30%,准确度95.83%,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血清降钙素原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脑膜炎对儿童健康有重大威胁,家长应注意帮助儿童预防这一疾病。该研究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强健康教育:在每年脑膜炎流行期间医院及医疗机构加强卫生宣教,嘱咐家长不要带孩子参加大型的集体活动或集会,若要外出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②早期发现与治疗:一旦发现儿童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喜哭、精神呆滞,伴随头痛、睡眠不安、低热或呕吐等症状,应尽早带儿童到医院检查,若确诊为脑膜炎,需积极实施隔离治疗。③增强机体抵抗力:小儿抵抗力较差,若能通过有效方法提高其机体抵抗力,那么就可降低诸多细菌及病毒入侵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积极学习增强儿童抵抗力的方法,如引导儿童锻炼、重视计划免疫、运用正确喂养方式等,从而增强儿童的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价值显著,然而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升高有限。

猜你喜欢

脑膜炎降钙素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Vaccination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