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与蒙托石散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比较

2018-10-11陆红丽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菌群

陆红丽

云南省文山州妇幼保健院儿科,云南文山 663000

临床认为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后破坏儿童肠道正常菌群,抗生素不良反应直接作用于肠粘膜,损伤肠粘膜以及肠道上皮纤维毛,降低肠道细胞双糖酶活性,儿童肠道内生理性细菌数量减少,肠道内未经发酵的多糖增多,未发酵的多糖不易被个体肠道吸收从而滞留肠道中,儿童发生继发性腹泻[1-2]。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在5%~35%,通过药物治疗有效调节个体肠道菌群失调是临床常见治疗手段。该次实验对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分别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论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4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男23例,女17例,患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3个月,患儿年龄最大为3岁,患儿平均年龄在(17.6±1.6)岁,患儿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最短为1 d,发病时间最长为 3 d,患儿平均病程在(36.9±4.2)h。 对照组 4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男20例,女20例,患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3个月,患儿年龄最大为3岁,患儿平均年龄在(18.2±1.5)岁,患儿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最短为1 d,发病时间最长为3 d,患儿平均病程在(35.9±4.6)h。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该院收治的8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均在发生腹泻前5~7 d使用过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后患儿均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少、便质稀薄呈水样,患儿平均每日排便次数在3~5次。部分患儿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3]。实验室检查显示个体大便常规正常。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患儿。②排除患有免疫缺陷患儿[4]。③排除患有神经精神障碍的患儿。④排除临床依从性低的患儿。该次实验获得医院伦理会同意,并征得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同意,所有患儿家属均表示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签署相关知情协议。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立刻停用抗生素,均调整饮食,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给予母乳喂养,平均每3 h喂一次,人工喂养患儿给予腹泻奶粉喂养,在调整饮食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补盐液盐补液,防止患儿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1.3.1 对照组 4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治疗,1岁以下儿童1袋/d,分3次温水冲服,1~2岁儿童,1~2袋/d,分 3 次温水冲服,2岁以上儿童,2~3袋/d,分3次温水冲服。服用该品时将该品按1袋蒙托石散加水50 mL温开水均匀混合,患儿快速服用,对于急性腹泻时首剂应加倍。

1.3.2 实验组 4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患儿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饭后30 min 温水服用,2~3 次/d,1 岁以内 0.5 g/次,1~3 岁1 g/次,对于重症腹泻患儿服用剂量可适量加倍。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3 d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如下:显效:患儿排便次数以及粪便性质均恢复正常状态,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好转:患儿排便次数以及粪便性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排便次数以及粪便性质与治疗前相比未出现明显改变,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未消失(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②观察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③观察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④观察两组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患儿出院时了解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得分在80~100分表示为十分满意,得分在60~79分为满意,得分在40~40分为较为满意,得分低于4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较为满意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关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等相关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3 d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有25例患儿临床治疗显效,有13例患儿好转,对照组有22例患儿临床治疗显效,有11例患儿好转,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患儿临床治疗比较[n(%)]

2.2 临床诊疗资料

观察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s),d]

表2 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s),d]

组别 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3.12±0.24 4.15±0.34 2.036<0.05 3.48±0.41 4.36±0.64 2.046<0.05 5.68±1.26 6.95±2.16 2.068<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情况为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症状,有1例出现轻度便秘。实验组共有2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5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6,P<0.05)。

2.4 观察两组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为97.5%,与对照组的8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以及其家属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满意度[n(%)]

3 讨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感染肠道多糖发酵以及抗生素直接毒性作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多见于年龄在出生后3个月~4岁的婴幼儿,这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肠道菌群防御功能低下,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可抑制肠道内部分细菌活性,对部分肠道细菌又起到促进作用,从而破坏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菌群出现病理波动,肠道菌群病理波动是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的基础病机[5-6]。抗生素在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的同时可减少肠道多糖发酵为短链可吸收脂肪酸,大量多糖积聚在肠道内,可增加鹅脱氧胆酸浓度,刺激肠道蠕动,促使患者出现分泌性腹泻。除此之外,抗生素变态反应以及毒性反应可损害肠粘膜,从而诱发吸收障碍性腹泻[7]。医师应明确个体患儿体质以及疾病症状,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患儿因抗生素使用不当,从而诱使患儿出现吸收障碍性腹泻。蒙脱石散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蒙脱石具有层纹结构,经胃肠道消化吸收后可抑制肠道内病原菌的生长,对损伤的消化道粘膜起到较强的覆盖保护作用,蒙脱石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在覆盖保护消化道粘膜的同时,可提高肠道粘膜对攻击因子的屏障防御能力,从而达到平衡正常菌群的目的。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蒙托石散长期使用可降低肠道粘膜吸收能力,减弱肠道蠕动功能,从而造成个体患儿便秘[8-9]。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肠球菌复方益生菌,经人体口服吸收后可直接作用于肠道,达到补充肠道有益菌,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重建肠道生物屏障的目的。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明显优于对照的82.5%,且大便性状恢复时间 (3.48±0.4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6±0.64)d。 沈潜等[10]在研究中也得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3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的对照组(81.40%),观察组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为(3.47±0.54)d,明显短于对照组,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近,且沈潜等在研究中也指出观察组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进一步验证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亲和人体与非亲和人体双歧杆菌之间的生理特征差异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