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评价

2018-10-11李艳玲夏淑杰

系统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肛管静息肛瘘

李艳玲,夏淑杰

1.济南市济阳县中医院肛肠科,山东济南 251400;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公安消防医院中医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肛瘘为肛门直肠中常见病,据报道指出,肛瘘在我国的发病率是肛肠病1.67%~3.60%,在国外占约8%~25%[1]。高位的复杂性肛瘘则主要是因病变位置较高,且管道弯曲、复杂、多,再者其中常伴支管及深部死腔等,因此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大,复发情况多[2]。文献指出,截至目前,对肛瘘实施治疗的最有效方式仍为手术疗法[3]。故该院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0例高位的复杂性肛瘘实施切开挂线的对口引流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该院接收的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 24例,女 6例;年龄 38~60岁,平均(37.70±6.13)岁;病程 5 个月~6 年,平均(2.20±0.76)年;研究组男 25例,女 5例;年龄 39-61岁,平均(37.98±6.57)岁;病程 6 个月~7 年,平均(2.73±1.52)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已获取伦理会支持,且取得所有患者知情与同意。纳入和高位的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相符者;同意参与研究者。排除并肾、心、肝等器官严重疾病患者;存在全身性疾病或是先天性的心脏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借助球头探针顺沿主管道逐步向内部对患者肛内状况实施探查,检查完毕则将探针拉出;将口间组织切开,切除肛外瘢痕及其它坏死部分,借助橡皮筋固定探针,作切口呈V字形。研究组:切开挂线的对口引流受术治疗,借助美兰注射或是直肠指诊等方式检查患者支管道的走向及部位,取患者肛门后部作人造外口,长度为2.50 cm左右,借助探针经造口进入后实施检查,确保主管道呈V字形,同样借助橡皮筋对探针实施固定;随后再作一切口,呈放射状,位置位于该支管的外口部,确保两个切口距离是2.15 cm,接着实施皮缘及切口的修正;术毕则置常规引流、常规包扎止血。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

记录患者术前、后肛肠的动力学变化情况:肛管最大的收缩压、肛管的静息压、直肠的静息压。统计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术后对患者实施疗效评估,分为显效(创面愈合,肿痛消失)、有效(创面呈逐步愈合状态,未全愈,肿痛缓解显著)、无效(创面无愈合迹象,肿痛明显)3部分[4]。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由SPSS 22.0统计学软件解析,计量资料经过(±s)表达,组间比经过t检验,计数资料是由[n(%)]表示,组间对比是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肛肠动力学对比情况

术前两组直肠的静息压、肛管最大的收缩压及肛管的静息压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研究组各指标间水平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对照组各指标的水平相比术前皆有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肛肠的动力学比较情况[(±s),mmHg]

表1 两组肛肠的动力学比较情况[(±s),mmHg]

注:组内比,aP<0.05;组间比,bP<0.05。

组别 时间 肛管最大的收缩压直肠的静息压对照组(n=30)肛管的静息压术前术后t值aP值研究组(n=30) 术前术后t值aP值t值bP值15.59±1.32(10.03±0.89)ab 41.982 6<0.05 15.60±1.30 15.39±1.38 0.791 0>0.05 23.310 4<0.05 12.03±0.79(7.92±0.10)ab 36.859 4<0.05 12.10±0.68 12.00±0.64 0.764 8>0.05 44.980 8<0.05 1.59±0.33(1.02±0.30)ab 9.127 3<0.05 1.58±0.40 1.55±0.31 0.423 4>0.05 8.773 8<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情况

对照组显效12例,总疗效73.33%(22/30),研究组显效17例,总疗效96.67%(29/30),两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情况对比[n(%)]

2.3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对

创面愈合的时间研究组为(34.09±9.87)d,对照组是(57.62±10.01)d,研究组时间相对对照组更短,两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53 5,P<0.05)。

3 讨论

高位的复杂性肛瘘属肛肠科中常见疾病之一,亦为肛管的直肠瘘,其外口多、管道多,其内扣位穿外括约肌的深层[5]。其支管的走向即为复杂,且病变的位置深而高。临床中对其实施治疗难度大,易复发,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会造成威胁,因此科学治疗方案的择取为获取理想预后关键[6-7]。该研究中,对高位的复杂性肛瘘实施治疗,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研究组则提供行切开挂线的对口引流手术治疗,总疗效比对研究组相比较对照组高,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显效12例,总疗效73.33%(22/30),研究组显效17例,总疗效96.67%(29/30),高飞等的研究中,研究组总疗效是92.00%(23/25)高于对照组 68.00%(17/25),该研究总疗效和高飞等[8]的研究结果类似;该研究创面愈合的时间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长,研究组为(34.09±9.87)d,对照组是(57.62±10.01)d,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直肠的静息压、肛管最大的收缩压和肛管的静息压水平未出现显著统计差异,且术前术后各指标的研究组水平亦不存在统计差异,但在术后对照组的各指标水平相对术前水平皆有所下降,研究组治疗后直肠的静息压为 (1.55±0.31)mmHg高于对照组(1.02±0.30)mmHg,曹剑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直肠的静息压为(1.60±0.28)mmHg 高于对照组(1.10±0.77)mmHg,与曹剑[9]的研究结果类似。考文献指明,肛瘘手术的成败关键为内口的寻找及正确处理,内口为起始感染促肛瘘生成的入口,大部分内口所处位置为肛窦内以及其周围区域,若瘘道穿经外括约肌的深部以上位置,则其多伴耻骨的直肠肌中纤维化。而肛瘘形成主要因素即为肛门腺发生感染,因此对内口进行正确处理,对感染肛门腺、肛窦等进行彻底清除为手术成功关键,同时亦为防复发关键。研究指明[10],找寻内口方式为Goodsall定律,在进行直肠指诊的过程,可发现内口存在轻度硬结或是凹陷;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借助探针实施检查,为预防探针将瘘管壁刺破,则造高位的假内口,而在探针穿出其内口时如未出血则为正确内口。研究组中主支管的切口和肛门皆呈现放射状,因此能够预防肛门发生畸形,且在手术过程将内口切开,再实施充分的扩创、刮除,进而可使感染灶被彻底清除。另外手术进行时,对窦道、死腔、支管道中腐败物进行彻底清除,因直肠和肛管附近间隙多,且组织较为疏松,脂肪组织较多,且伴较多的纤维间隔从而致其存在多小房,故在患者出现化脓性的感染时,其脂肪坏死速度加快,但再生作用慢,而间隙神经分布少,患者感觉则会较为迟钝,最终在感染出现时,患者疼痛感较轻,可能延误治疗,在患者疼痛较为剧烈的状态下再接受检查治疗,则其脓液压力大,且因多间隙相互串通,因此分支形成较多。故该次手术将支管管腔中感染物质及坏死组织实施彻底清除,则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成功率大,且复发情况会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对高位的复杂性肛瘘治疗效果佳,可使创面愈合的时间缩短,疗效高,且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影响不大,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肛管静息肛瘘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
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