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2018-10-10陈宣铭

关键词:探究策略教学有效性高中物理

陈宣铭

摘 要:高中物理向来以复杂和抽象著称,学生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只能对物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兴趣低下,学习效果不佳。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全面发展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學科核心素养,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13-01

0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往的知识技能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积极的践行新课改理念,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并在实际中进行知识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兴趣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以及物理原理的灌输,并通过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就使得学生知识和实践脱节,让学生长期的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阻碍了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生活周边进行物理素材的挖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圆周运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进行取材,在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棉花糖是大家小时候比较喜欢的食物,大家都见过师傅做棉花糖吗?”学生表示都见过,教师继续引导:“哪位学生说一说棉花糖的制作原理?”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棉花糖是在机器转动的情况下,将白糖做成丝状”、“我认为棉花糖的制作原理和洗衣机脱水的过程一样”等,这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制作棉花糖的机器和洗衣机脱水原理基本一致,由于白糖是固体,所以需要在机器中加热液化,然后通过高速飞转的滚动筒上的小孔飞出,而在常温下,液态的白糖开始凝固成丝状,这样就形成了棉花糖。”因此,棉花糖的主要原理和圆周运动有关,教师通过生活中利用圆周运动的具体事物,让学生进行思考,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物理知识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从实验现象或是理论分析中并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更深入的进行知识的探究,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积极的进行多媒体的运用,将一些隐含在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给学生进行直观的呈现,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比如在有关“平抛运动”知识教学的时候,学生通过对平抛物体视频的观察很难发现平抛运动的规律。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运用多媒体给展现一下水平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合成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提问:“通过多媒体的合成视频,大家想一想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几个运动,其方向如何?”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很容易发现,平抛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在水平方向上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在同一竖直面上,而在竖直方向上,始终与自由落体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于是学生猜测,平抛运动是水平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组合运动。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将水平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合成,发现二者的方向正好和平抛运动该点的切线方向一致,由此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弄清了平抛运动的本质,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高中物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往往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可以达到知识互补、共同提升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被广泛的采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一些探究性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经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探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及合外力关系”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学生认为,小车的加速度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合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在猜想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各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从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流程和操作都进行了探讨和论证,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记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很快就得出了实验结论,并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这样,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物理知识和经验,更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物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海雷.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浅谈[J].才智.2017(04).

[2]李加特.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7(11).

猜你喜欢

探究策略教学有效性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论探究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班级有效管理的策略探究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刍议党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长效性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