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启示

2018-10-09张宝雷张月蕾徐成立田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启示

张宝雷 张月蕾 徐成立 田静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体旅综合区加拿大惠斯勒(Whistler)小镇和体育用品集群蒙特贝卢纳镇(Montebelluna)等国外著名体育小镇成功经验,并从中得到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启示:抓住特色与明确定位;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人才战略与培养创新;注重体验与文化再造,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民情的中国特色体育小镇建设之路。

关键词:体育产业;特色小镇;国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4-0047-05

Abstract:This thesis quotes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case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study methods to explor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famous sports towns abroad, like the mix of sports and tourism, Whistler in Canada and the community of sports goods, Montebelluna. From the study and analysis, it acquires inspiration of building sports towns in China as follows: we should focus 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ke right orient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support while the market makes movements; we should seek for and cultivate talents with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we should give our priority to experiencing and reshaping of cultures, ushering in a construction path of sports tow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dapts to our national circumstances and our folk taste.

Key words:sports industry; towns with characteristics;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 abroad; experience of building; inspiration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始于江苏,进而推广于全国,具有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城镇化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中国2030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一步。因此,当体育小镇频频成为体育产业的“热词”时,分析研究国外优秀体育小镇先进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从中得到有利于我国体育小镇建设发展的启示,为我国在体育特色小镇的摸索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理性的思考就显得尤其重要。

1 国内外“镇”的由来

国内外“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年代和城市建设背景下,两者存在着不同的进程发展。北魏行政建制镇的起源主要来自古代军事屯兵驻守之地和商业活动频繁的商贾之地,在发展中镇主要是以行政建制为主流,经历古代宋、明、清等朝代的变更和缩减,形成了正规的行政建制[1]。目前我国建制镇截止到2014年共有20 401个,但是在区域范围、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社会治理等方面已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城镇化建设等发展要求,试图寻求创新、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改变传统建镇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负债、低产能、低效率的“三高两低”发展模式,打造“产业集聚、结构合理、生活安逸”的新型城镇发展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主要是化解城市矛盾、寻求新的生活方式。西方国家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在18、19世纪初已初步完成,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批的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郊区和农村的人们纷纷向城市涌入。据統计,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座城市在1801年到1901年的百年期间,1801年的城市人口是900万人,1850年达到1 800万人,1901年城市人口达到3 250万人[2]。大量人口的涌入对城市造成了住房拥挤、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社会保障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提出了“反向引力”改变传统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为人们提供除农村和城市之外的第三种生活方式——田园城市是一种乌托邦式“世外桃源”[3]。霍华德的思想对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新镇建设中,虽然走向了为中产阶级所建造的郊区开发道路,但后期随工业迅速发展,产业与城镇逐渐融合,出现了美国硅谷、法国依云等产业特色城镇[4]。

2 我国特色小镇与体育特色小镇的提出

我国特色小镇的原始形态起源并非是浙江省首创,在山东、云南、江西都曾出台过推进特色城镇建设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但浙江省所提出的特色小镇有机融合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区域整合等方面,浙江的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等在内的两批79个特色小镇都取得相对较好的发展,为特色小镇的摸索之路提供引导性意见,同时得到中央的肯定[5]。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6]。但是浙江小镇建设是“非镇非园”,而国家特色小镇建设明确要以建制镇为区域发展点,国家特色小镇更加倾向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影响下,与其邻近的江苏省进一步提出对小镇建设的“产、城、人、文”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江苏省结合自身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及46号文件精神,提出要建设一批独具体育产业项目特色,突出在运动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多方面、多视角与景观、生活、人文、周边产业深度融合的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是在特色小镇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是以传统建制镇、旅游景区以及聚合度高的区域为主要发展点,面积大约为3~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不少于1平方公里,具有完善的交通、通信、行政、医疗等基础设施,可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高水平的赛事环境、完备的产业集群,突出体育健康的特色,开展以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休闲养生、体育设备制造为主体项目的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与其他特色小镇本质区别是以体育产业为核心,远动项目为载体的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定运动化、生活化、自然化、生态化的区域集群。

2.1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性

2.1.1 优化体育产业协调性发展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已有3年,我国体育产业正稳步快速发展,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13 574亿、17 107亿,分别增幅4 040、5 494亿,分别占GDP总额的0.64%、0.8%,体育产业增幅约20%。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体系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依然以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为主导,在体育观赏类赛事、体育相关传媒、职业俱乐部等方面占比依然很小。而2014年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值达到4 851亿美元,约占全球体育产业的1.5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7]。体育特色小镇的加入,将会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我们体育产业的“偏科”现象也会有明显的提升,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的体系。

2.1.2 推动城镇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脱贫”逐步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战略、新举措,其关键在于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8]。精准脱贫关键在于“准”,找准贫困的根結所在,我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一直是扶贫开发的重要阵地,体育小镇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建造,带动地方经济,一方面体育小镇建成后后期运营依然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可创造就业机会。例如福建晋江是我国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从业人口高达35万人,其中陈埭镇最为发达,带动了周围一大批人口就业。传统城镇主要走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路线,而体育特色小镇是走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绿色城镇发展路线。体育特色小镇是以朝阳产业、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的形式为主,具有较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生态宜居、产业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2.1.3 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有力抓手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9]。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提出在体育健康领域中到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要达5.3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少于2.3平方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10]。当全民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时,体育特色小镇将会从 “健体”与“健心”方面促进人民群众的全民健康。以赛事为主的特色小镇,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观赛热情,而且还可以带动人们的参赛动机,让人们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在比赛中,收获健康,收获快乐,排解压力;以休闲养生为主的特色小镇,以注重康体恢复、陶冶情操为主,开辟健身休闲的新途径;以体育+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景区内独特的地理景观和传统的人文景观以及漂流、攀岩、户外探险、航空等体验式项目,有利于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和层次的需求。

2.1.4 加速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引擎

体育特色小镇是大型的体育产业综合体,以运动项目为核心,多种周边产业共享发展,搭建了“体育小镇搭台,各产业唱戏”的融合发展新局面,如果体育特色小镇只具备运动项目、体育赛事等功能,是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无法带动体育小镇的整体向前发展。体育特色小镇不仅要发挥其本质功能,同时还可以开展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会议和体育用品制造等关联产业发展。以体育小镇为中心发展点,对周边产业可产生辐射和带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万花齐放”的融合局面[11]。第一带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造;第二农业领域可发展特色旅游业,集种植、采摘、销售一体化的现代观光农业;第三手工艺业可打造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和设计一批运动项目的工艺品,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体育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既要高水平、高规格也要有特色、有主题的体育小镇。

2.1.5 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辅助手段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中国悠悠历史长河的结晶,凝结着古往今来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奥林匹克运动和“西方体育化”的潮流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一步一步侵蚀和“西化”,我国主流的武术、划龙舟、风筝等纷纷走向世界的舞台,同时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正在逐渐消失,白族的“胀鼓”、苗族的“抢狮子”、藏族的“锅庄舞”,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运动项目也随之远去[12]。体育特色小镇可以利用项目表演和体验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传统体育项目的存在,并通过亲身感受传统运动项目,体会古时人们玩耍和运动的方式,感受传统体育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洗礼。体育特色小镇在传统体育运动的继承和发扬上,一是可以培养传统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和继承者;二是可以利用体育小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三是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极大的好处,例如健身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卦掌等传统武术项目。

3 国外优秀体育特色小镇的经验分析

3.1 体育旅游综合区-加拿大惠斯勒滑雪小镇

加拿大惠斯勒小镇(Whistler)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的著名旅游小镇,1914年由Myrtle和Alex Phillip创建,位于北纬55度,西经122度左右,人口大约为11 854人(2016年),面积大约为240平方公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惠斯勒小镇(Whistler)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虽说惠斯勒小镇(Whistler)是冬季滑雪的圣地,但是冬季和夏季前往旅游的人数几乎保持一持[13]。

3.1.1 国际化体育赛事成就运动品牌

惠斯勒小镇(Whistler)是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滑雪项目的比赛场地,小镇每年举办不同级别的滑雪比赛、高尔夫比赛、山地自行车比赛,高尔夫运动一直在加拿大是仅次于冰球的第二大运动项目[7]。惠斯勒小镇借助国际高水平赛事,打造冰雪运动、户外探险、休闲健身、山地越野、高尔夫运动于一体的运动品牌,吸引不同爱好和年龄层次的人群前来体验与消费。

3.1.2 高规格基础和配套设施

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惠斯勒小镇(Whistler)从交通、住宿、购物、餐饮等方面入手打造便利、舒适的基础设施,在交通方面上,从各个方向都可以来到小镇,同时距离温哥华市也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在住宿方面,小镇建有四星级酒店、公寓以及类似于农家乐的其他住宿设施,可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住宿需求;在购物方面,小镇建有世界级购物中心,在这里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国的纪念品和当地手工艺品;在餐饮方面,小镇为了满足不同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餐饮需求,网罗世界各地美食,有意大利餐厅、印度餐厅、中国餐厅等,同时小镇还有医疗中心和服务中心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14]。

3.1.3 以人为本、注重体验

惠斯勒小镇(Whistler)之所以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体育旅游圣地,一方面和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景观和高水平体育赛事有关,同时也和他们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和對游客的人文关怀有重要的联系。每年小镇都举办不同的主题特色娱乐活动,如主题音乐节、节日集会等,同时针对主要客户人群制定不同的服务体系,以提升游客在小镇的体验度。例如小镇针对主要家庭客户群,提供一整套温馨的服务体系,降低因为担心儿童出行的顾虑。

3.1.4 政府大力推动小镇产业化发展

加拿大政府颁布多条促进竞技体育和基层体育的政策性文件,许多政策都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仅在1985-2012年,关于体育组织及体育产业相关的书籍出版高达70余本,可见加拿大政府对于体育的重视。小镇在建设中,一方面可以得到加拿大体育局的资金支持,同时温哥华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促进小镇体育产业的发展[7]。

3.2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意大利蒙特贝卢纳镇

蒙特贝卢纳镇(Montebelluna)总面积48.98平方公里,人口30 948人,南临亚得里亚海,北面是意大利重要的畜牧业养殖区,位于北纬45度、东经12度左右,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是世界著名的冰雪运动鞋生产基地。目前,此镇是意大利唯一专门生产体育用品的产业园区,承担世界大部分运动鞋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任务,年规模大约为15亿欧元,形成以“垂直一体化”发展格局,从原材料、设计、制造、销售、配送的一体化产业集群体系[16]。

3.2.1 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维持产品或者品牌经久不衰的主要动力,是维系企业和产品在行业竞争中的核心要素。蒙特贝卢纳镇(Montebelluna)里代表企业是耐克工厂,现在运动鞋不仅要求外观、工艺精湛,同时要符合运动的习惯,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运动成绩。蒙特贝卢纳镇(Montebelluna)在传统的制鞋技艺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外观创新,突出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这样企业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走企业的创新型发展[17]。

3.2.2 企业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协作关系

蒙特贝卢纳镇(Montebelluna)的运动鞋生产企业呈集群分布状态,聚合化程度较高,但企业之间却保持良好的竞争与协作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寻求市场营销的特色定位而非价格间的勾心斗角,企业之间在竞争中寻求突破和发展,从产品质量、产品设计、科技水平等方面入手,寻求产品的市场区分度,追求在细分市场中的领导地位。正是在这种竞争与协调中,小镇的鞋企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蒙特贝卢纳镇(Montebelluna)在运动鞋设计、生产、销售中的重要地位[18]。

3.2.3 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意大利的产业基本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协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蒙特贝卢纳镇(Montebelluna)的鞋企主要是中小企业组成的产业区域集群,大量的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小镇里有大量的商会、学会、化学分析机构、产品设计中心,正是这些中介机构的存在,使中小企业的重心更加集中在产品制造上,更好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政府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较多的扶持。

3.2.4 良好的政府保障和人才支撑

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上,一方面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提供水、电、路、信息和通信的基础设施建造以及提供税收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除此之外蒙特贝卢纳镇的居民不愿意背井离乡,更愿意振兴当地产业,热衷于制鞋手艺,使得企业拥有了从业人才,正是这种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才会使得家乡产业繁荣发展。蒙特贝卢纳镇(Montebelluna)是一座典型的体育产业集群化小镇,作为运动鞋重要的生产基地,它与其他包括中国在内的体育用品生产公司不同的“质”中蕴涵着制鞋匠对于运动鞋的执着与钟爱,这成为了其他体育用品生产公司无可比拟的“秘诀”。

从国外优秀体育特色小鎮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以运动项目为核心,举行国际级专业赛事,吸引前来观赏高水平的赛事和体验运动项目的游客;第二以悠久历史为出发点,体现体育人文的精神价值,国外体育小镇往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运动历史,小镇的“魂”就是对人文精神的塑造;第三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配套设施的标准应最大地限度考虑游客的感受,注重提升客户的服务度和体验度,同时体育小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服务终端,其服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游客对于小镇的感受,也会影响游客再次来小镇的想法;第四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的建造为小镇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作用,同时赛事运营与推广、体育培训、服务工作人员等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为体育小镇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源泉。国外优秀的体育特色小镇还有很多,像美国的尤金小镇、新西兰的皇后小镇、法国的沙木尼体育小镇、瑞士的达沃斯小镇、英国的温布尔登小镇等体育小镇依然有许多的特色和经验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4 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

4.1 抓住特色与明确定位

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在于产业,主体应当也是产业,如何将产业的特色发挥出来就成为关键,体育特色小镇重点在于运动项目,惠斯勒小镇(Whistler)滑雪、温布尔登网球、尤金田径等,都是以运动项目而扬名海外。因此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应以运动项目为载体,考虑周边地理、经济、人文等区域发展环境,选择适合此地区开展的运动项目。于此同时,明确体育特色小镇定位,促使其符合产、城、人、文等四大关键要素,根据周边区域、未来规划、项目前景综合考虑,其中像中山国际棒球小镇、江苏天镜湖电竞小镇等运动项目都是比较好的例子[19]。要以运动项目为中心,承办高水平、国际级的专业级比赛,提高体育小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尝试举办特色的IP活动,吸引不同层次的人们前来参赛,进一步塑造体育小镇的运动品牌和形象。

4.2 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

国外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和后期运营中,政府为其提供制度供给、基础设施、社会引资等方面帮助,国家对体育特色小镇给予一定的补助,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以提高人们锻炼身体的意识,体现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不仅要发挥其根本的行政功能,提供完善的体育产业法规政策,也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体育小镇向健康方向发展。于此同时,体育小镇的后期运营是决定体育小镇能否稳步发展的关键,应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经验,可通过PPP模式,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20],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本,增加多元化社会力量前来投资和管理。在体育小镇运营上,要坚持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原则,由专门的运营机构负责管理体育小镇的各项事务,更好实现体育小镇市场化运作。

4.3 人才战略与培养创新

人才是体育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体育小镇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国外体育小镇,如美国的尤金小镇依托俄勒冈大学,提供体育管理和体育休闲等方面的人才。我国体育人才在当前形势下依然缺口很大,一方面与现代化发展脱节,二是缺少跨专业人才,因此我们体育院校在培养方面应着重知识、能力、实践一体的专业化体育人才。体育小镇的活力在于创新,从制度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等角度入手,提升小镇的发展活力。例如杭州的云栖小镇和浙江乌镇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体育领域也应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动能。

4.4 注重体验与文化再造

国外体育小镇在项目策划之初,更多地会考虑人们的需求,让游客可以尽情地在小镇里游览、体验,减少交通、住宿、饮食等方面的顾虑,体育小镇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提高游客在小镇里的体验感。国内已建成或者在规划建设中的体育特色小镇,应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从交通、住宿、景区设施、服务态度等角度出发,重点提高游客在小镇的体验感,使小镇成为旅游目的地、幸福集结地。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内容广博的集合性概念,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体育文化呈现差异性较大的特质[21]。国外体育小镇都有着灿烂多姿的悠久历史,体育小镇在文化的积淀下,显得更加富有魅力,我国体育小镇应一方面与国际化运动项目接轨,形成现代运动文化,同时也要深挖传统体育文化和区域民族文化,实现体育小镇向内涵式发展,有了灵魂体育小镇就找到体育文化的根、历史的泉,小镇才会更好发展。

5 结语

体育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体育产业领域的摸索,是绿色、生态、环保的朝阳产业,具有促进体育产业的协调性发展、促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促进扶贫开发下城镇的转型升级、促进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加拿大惠斯勒滑雪小镇、意大利蒙特贝卢纳镇等国外特色体育小镇的经验分析,得出对中国体育小镇建设的启示:抓住“特色”与明确定位;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人才战略与培养创新;注重体验与文化再造,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民情的中国特色体育小镇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翔.镇的起源与流变[J].学术论坛,2015(11):83-84.

[2]Moss, Jennifer A. New and Expanded Towns: A Survey of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comers[J].The Town Planning Review, 1968,39(2):117-139.

[3]李娟.20世纪初美国新镇的起源与初步发展[J].南都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9-32.

[4]周晓虹.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7(4):12-17.

[5]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6-09-12].http://www.jssport.gov.cn/art/2016/09/12/art_137_101816.html.

[6]國家体育总局. 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7-05-09].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802334/content.html.

[7]张建辉,黄海燕,约翰·诺瑞德.国际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49-350.

[8]万君,张琦.区域发展视角下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及脱贫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5):36-38.

[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17-10-19.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

[11]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3):46-47.

[12]王岗.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4.

[13]Whistler, BC Canada[ DB/OL].[2017-10-12].https://www.whistler.com.cn.

[14]Joe Kelly, Peter W. Williams, Arlene Schieven.Toward a Destination Visitor Attendance Estimation Model: Whistl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6(5):449-456.

[15]Gross, Gerhard,Origins:Whistler[J].Journal of Trans World Snowboarding,2015(12):110-115.

[16]Cristiano Ciappei,Christian Simoni. Drivers of new product success in the Italian sport shoe cluster of Montebelluna[J].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Bradford,2005(9):20.

[17]Michael White. Bing There: Northwave Shoe Factory[J].Journal

of Road Bike Action,2013(11):8-10.

[18]方春泥.国外运动鞋业集群的成功机制与启示——以意大利蒙特贝卢纳运动鞋生产基地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8-51.

[19]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6-38.

[20]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6):56-62.

[21]王洪坤.中国体育文化生态的历史演变论绎[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1):1-6.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启示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