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杜甫草堂的古建筑木构件

2018-10-09郭以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古建筑

郭以琛

摘 要:成都杜甫草堂现存古建筑群是清代嘉庆年间重修后保留下来的,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与形制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纪念祠宇兼具官署格式。文章主要针对杜甫草堂古建筑群木构件分析其作用特点。

关键词:杜甫草堂;古建筑;木构件

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4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现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1 建筑格局

杜甫草堂现存建筑群是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后保留下来的,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从总体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纪念祠宇兼具官署格式。五重主体建筑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与工部祠均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两侧,基本对称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正门与大廨之间、诗史堂与柴门之间,凿池引水形成池塘,上架设小石桥联系交通。大廨与诗史堂向左右延伸横建回廊,迂回包抄相接诗史堂两侧附属建筑第一陈列室(在清代独立楼旧址上所建)与第二陈列室(露梢枫叶之轩),构成了一个较为开阔的封闭式院落。柴门左右两侧采用青砖砌成花墙连接工部祠前附属建筑恰受航轩与水竹居,以与前面建筑在空间上隔开。工部祠与其两侧前的恰受航轩与水竹居构成一“品”字形院落。这样的建筑格局既略带官邸气派,又兼具居家庭院的风格特点,于庄严中透出亲切,于整齐中生出变化,把纪念祠堂与诗人旧居风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 建筑结构

杜甫草堂建筑均以川西地区民居通常采用的木质穿斗式结构为整体框架。穿斗式又称立帖式,是檩柱支承体系,以落地柱与不落地柱承檩而不用梁,用穿枋穿過柱子,共同组成房架。

3 建筑色彩

杜甫草堂建筑颜色多以冷色调为主,楹柱、门窗漆以羊肝红,檩挂及椽桷用土红涂刷,白色竹编壁和青灰色小青瓦屋面与园林植被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显得朴素淡雅、简洁明快。

4 建筑形制

杜甫草堂建筑屋顶形式主要有硬山顶(正门、柴门)、硬山卷棚顶(大廨)与悬山顶(诗史堂、工部祠),小青瓦屋面,竹编壁围合,体量上非常接近于民居,丝毫没有宫殿、寺庙等建筑那般恢弘、轩昂的气势。建筑前后或为敞厅式(大廨、柴门),或砌成半桩墙,其上再以图案简洁的传统花窗进行封闭(诗史堂、工部祠),室内排扇亮架不装天花板,从上到到下,基本上无装饰物与繁复雕琢,朴实无华。

5 建筑木构件

杜甫草堂建筑木构件主要有柱顶石、木软磉、木柱、照面、木挑、步枋、穿枋、瓜柱、欠、檩、挂、暗梢、瓦桷子、送水桷子、罗锅椽、吊檐、内吊檐、博风板、悬鱼、地坪、门槛、地脚枋、木裙板、平盘、水平枋、窗、腰枋、抱柱、立人枋、矮子枋、风窗、隔扇门、竹编壁、角花、飞来椅、撑弓、天官罩。

柱顶石:柱顶石(硬磉)是承接承重木柱的基脚石,一般用青石、红砂石等经人工錾凿剁斧加工而成,加工精度要求达到二扁剁斧的等级。杜甫草堂柱顶石形式主要是上为圆鼓形下为六角形,鼓面圆径周边各出软磉圆径15毫米,鼓腰圆径周边各出鼓面圆径15毫米,起到防潮承重作用。

木软磉:位于木柱与柱顶石之间,呈圆形,软磉圆径周边各出柱径15毫米,常见高约50毫米,具体高度常根据房屋体量大小决定。木软磉起到防潮、承重、保护木柱柱脚不被雨水潮气侵蚀糟朽的作用。

木柱:结构中的受压构件,从柱所在位置分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柱径的大小由开间决定,柱的高低由屋面水法决定。

照面:位于面阔方向相邻柱之间,起联系稳固作用,并加强木构架整体稳定性。

木挑:木挑分为软挑、穿带挑和梁带挑。软挑指挑枋穿过檐柱,外端承托檐檩,内端承托穿或梁,内端长度不低于外端长度。穿带挑指穿枋直接穿过檐柱承托檐檩。梁带挑指挑枋穿过檐柱,斗作在金柱上,承托檐檩。

步枋:位于前、后檐廊上,木挑之下,连接进深方向檐、金柱,杜甫草堂的步枋中部上下口微微拱起,与前、后错落,起到装饰檐廊和稳固檐、金柱连接作用。

穿枋:是进深方向横向联系柱与柱或联系并承重的构件。穿枋穿过柱子,把柱子联结成排扇,穿枋的数量由房架大小和檩柱多少而定,穿枋的大小由进深距离决定。有一种穿枋只起到联系柱子而不承担荷载,即每根柱子都是落地的;另一种则是瓜柱骑在穿枋之上,穿枋不仅要起联系作用,还要起承重作用,将荷载传递到承托柱上。

童柱:是设在檩与穿枋之间的垂直传力构件,为圆形矩面。

欠:分为地欠、楼欠、天欠。地欠位于地震板下,起承托地板作用。楼欠位于二层木楼板下,起承托楼板作用。天欠位于横向中柱檩挂之下并保持一定距离,每开间的天欠错落连接,起到拉牵作用。

檩:位于檐、金、中、山柱顶,分为檐檩、金檩、脊檩,是屋面基层的承重构件,直接搁置在柱顶上,檩的直径大小由开间决定。

挂:位于檩下,与檩平行且贴在一起,起稳固穿斗房架作用。挂的直径小于檩的直径。

暗梢:位于各木构件榫卯节点处,通过木梢穿过各木构件榫卯节点处,加强构件连结的稳固构件,木梢前后出头30~40毫米,有利于柱、枋等构件连成整体,增强木构架抗震性能。

瓦桷子:是搁置在相邻檩之间承托瓦片的条木,为矩形截面。常用瓦桷子与水沟的宽度为传统技法“三寸桷子四寸沟”。

送水桷子:在檐椽之上加钉的檐口椽子,为增加屋檐冲出与起翘,其与檐椽成双配对,为矩形截面。

罗锅椽:位于卷棚屋顶所用的弧形脊椽,支撑在双脊檩之上。

吊檐:位于瓦屋面檐口,吊檐下口常起线条,两端下口常挖成三弯形式,起到装饰和连结稳固瓦桷子的作用。

内吊檐:在有送水桷子的情况下,位于外吊檐内,下口常起线条,两端下口常挖成三弯形式,起到装饰和连结稳固瓦桷子的作用。

博风板:是山头遮蔽各檩木外伸端头的遮护板,下口常挖成三弯形式,用以保护檩头免受雨水侵蚀槽朽并起到装饰作用。

悬鱼:安置在博风板尖角面上,起到装饰与连结稳固博风板的作用。杜甫草堂建筑悬鱼常为蝙蝠造型,上钉有两根飘带装饰。

地坪:杜甫草堂常用地坪常用为金砖地面与三合土地面,三合土地坪由砖渣、土渣、瓦渣、石灰头子按比例混合而成,制作三合土地面需按照“三砍三压”传统技艺。

门槛:位于板门开间中,具有拉牵相邻柱与美化板门下部的作用。

地脚枋:位于相邻柱脚之间,靠内常为平面,向外为圆弧形,高于地坪,起到连接稳固柱子的作用。

木裙板:位于地脚枋之上平盘之下相邻柱之间,起到围合装饰作用,杜甫草堂常用木裙板形式为六字裙板。

平盘:位于裙板之上,承托花窗,常见高约50毫米,下口起线装饰,两端稍包柱头,起到找平与装饰作用。

水平枋:位于平盘上的水平构件,可调节平盘的平整度,同时具有窗框的作用。

窗:位于水平枋之上,起到围合采光作用。安置窗时,自相邻柱内边安置抱柱、立人、水平枋、腰枋、副窗、正窗,杜甫草堂花窗传统形式主要为龟背纹与拐子锦。

腰枋:位于副窗与正窗之间,起到隔断作用。

抱柱:位于柱边的垂直构件,可调节门、窗、竹编壁尺寸使之统一。

立人枋:位于照面与其檩之间,起到围合分断与承托檩的作用。

矮子枋:位于两山墙瓜柱下,具有装饰承托的作用。

风窗:位于两山墙与檐柱罩面与檐檩之间。两山墙风窗起到通风透气作用,对屋架结构有保护作用。檐口风窗起到通风透气采光作用。

六合门:是安装在檐柱或金柱之间的活动性屏障门,每一隔扇门可以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為花心,下段为上导板、裙板、下导板,杜甫草堂隔扇门花心形式常为龟背纹与拐子锦。

竹编壁:是以竹编蔑筋为骨架双面涂抹草筋泥的夹壁墙。制作竹编壁时,先将竹子改为数根蔑条,蔑条交叉编制在木框内形成骨架,后用石灰水侵泡数日的谷草节与泥土混合物涂抹在骨架内外两面,最后在内外面层涂抹草纸筋与石灰混合物即成。竹编壁就地取材,经济实惠。

角花:位于相邻檐柱之间的照面两端下口,起装饰作用,杜甫草堂建筑角花常为木条拼接的拐子纹。

飞来椅:位于相邻檐柱之间,由靠背栏杆、凳板、凳脚组成,凳板高度多为450毫米,可以当作走廊的栏杆,也是可以倚靠的座椅。

撑弓:位于木挑下部的斜撑构件,其上承托木挑,下部连接檐柱,起到斜撑稳固作用。杜甫草堂建筑撑弓为板式,两侧表面未雕饰。

天官罩:天官罩(挂落)位于照面之下的相邻檐柱之间,杜甫草堂天官罩常用木条拼接成花纹图案的格网形,样式多样丰富,起到装饰美化作用。

6 结语

杜甫草堂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历经几代草堂人的努力,完成了草堂内所有古建筑多次的修缮工程,如今的草堂一扫当初开放时颓败凋敝之势,焕然新生。青顶、褐柱、粉墙的建筑群,坐落于庭园之中,掩映于浓绿之中,显得格外赏心悦目、饶富诗意。杜甫草堂古建筑质朴典雅,清新脱俗,精妙绝伦,是杜甫精神与杜诗文化积淀的结晶。所体现的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天人合一、人文关怀等建筑思想更是杜甫草堂的财富。了解掌握杜甫草堂古建筑基础知识,继承和发扬传统营造技法和建筑风格,是保护传承杜甫草堂古建筑群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周维扬,丁浩.杜甫草堂史话[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

[2]田永复.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四川省建设委员会.四川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S].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古建筑
让古建筑保持原有样貌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山西古建筑保护及对策
如何拍摄古建筑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
山西古建筑的旅游价值与开发前景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古建筑防火安全保护体系
古建筑的保护及其框架下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中国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