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数学思维品质 促进学生长效发展

2018-10-09袁一鸣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分式内角定理

袁一鸣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215100)

一、读——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思维思辩性

在新授课内容教学中的定理教学往往不被教师认真对待,认为定理只要学生记住,会用就可以了,所以对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教学就非常敷衍,认为这是在浪费教学时间.但根据实践经验,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简单认知,往往会在后续的学习中失去理论根基,只会产生解题经验,问其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曰:“数学老师教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制约了地数学学习的长效发展.只有将概念、定理读懂,读明白,才能让他们理解概念的精髓,让其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才能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长远发展.

案例1 《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断

在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P36,有这样一节阅读内容,从特殊情形入手,笔者就将它与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相结合.

师: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小实验:用牛皮筋构成△ABC,使顶点B、C固定,顶点A可以移动.当点A运动时,就可以得到不同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将顶点A靠近BC,你发现∠BAC接近多少度?∠ABC和∠ACB接近多少度呢?

生:∠BAC接近180°,∠ABC和∠ACB都接近0°.

师:这时三角形ABC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齐答:180°.

师:当我们解决某个问题有困难时,我们可以先考虑问题的特殊情形,然后利用在特殊情形下所获得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探索、解决一般情形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的思想称为特殊化.老师也是通过阅读才知道这个方法的,所以我们只有平时多阅读,你就会学到很多不同的方法.

通过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学好数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激励他们多阅读,多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长效发展.

二、说——引导学生剖析思维过程,提高学生思维批判性

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重思维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的过程,才能给数学学习增添乐趣,从而保持长效的学习动力.

案例2 苏科版八下第10章第二小节《分式的基本性质》片断

书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列清单型:

(1)分式的基本性质……(2)约分……(3)最简分式……

我们只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异想天开的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比教材更加有辨析度的表格或图表,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说明白为什么要对分子和分母的整式因式分解,为什么要化成最简分式,从而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对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有显著的效果.

三、思——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般都是45分钟左右,教师为了能在课堂上多上一些内容,往往题目刚呈现不久,学生还没有理解题意,甚至没有看清题目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就开始讲解解题思路,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思”,以满堂灌的“练”代替学生的“思”.这样,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教师就已经讲解结束,就像看电影时故事情节还没有展开,故事的结果就告诉你了.这样对学生来说就是一部解题的机器,最关键的学生探寻解题思路的过程都被教师给剥夺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无法培养.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流行的数学教育培训机构非常之普遍,短期之内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分很快,但从长效发展来看,会产生学生的思维定式和思维僵化,而且加重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负担,学生遇到新题就不会分析,无从下手,弊端会逐渐显现.所以,我们要摒弃“以讲代思”、“以练代思”,把思考的乐趣还给学生.

四、悟——引导学生揭示本质,提升学生思维深刻性

动态性问题和操作型问题是初中数学中考题中的压轴题,学生对这个类型的题基本是比较陌生的,这对学生不能抓住图形运动的本质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观察图形的运动过程中点的运动轨迹,发现哪些在变,哪些不变,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再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复习这一章时,有这样一个例题: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

(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____,位置关系是____;

(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BD、CE,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4,AB=10,请直接写出△PMN面积的最大值.

在这道题的讲解中只有当学生了解了图形变换的本质,即图形的运动归根结底就是点的变换,只要找到点的变换规律,就能解决这类题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培养高品质的数学思维,既要靠教师的“引”,也需要考学生的“读、说、思、悟”,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长效发展,为此,我们将继续理论联系实际,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分式内角定理
J. Liouville定理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如何认识分式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1.3 分式
拆分在分式题中的应用
例谈分式应用中的大小比较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