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8-10-09杨义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6期
关键词:因性淋巴瘤化疗

杨义平, 高 扬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肿瘤内科; 2. 核磁共振室, 河南 洛阳, 471003)

癌因性疲乏(CRF)临床表现为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疲乏、劳累等主观感受的一种副作用。若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病情严重,会导致患者身体机能工作异常,影响正常生活。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迅速,现代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已是关注重点。本研究对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4—6月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取综合护 理干预。男23例,女27例; 年龄13~74岁,平均(45.24±7.26)岁;平均病程(10.29±4.28)年; 文化水平为小学15例,初中12例,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2例。全部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患有肝肾等器官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50例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1.2.1 认知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可通过宣传手册、教育讲座等,使患者掌握CRF的基本知识、面对突发情况的基本应对措施,了解自身的病情; 护理人员可从旁协助,指导患者调整情绪,平时可进行有氧运动、听轻音乐,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1.2.2 体能调节训练: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体质量、性别,量身定制体能训练表以提高患者的疗效。体能调节训练每周5~7次,每次10~20 min, 为使训练多样化,可增加乒乓球、步行、羽毛球等运动以调节患者身体状况。若患者身体素质较好,可逐渐加强训练,但不能过度,防止患者身体承受不足造成严重后果。

1.2.3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多食用促进消化的食物,如半流食、蛋白质等,使患者吸收足够养分,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1.2.4 心理辅导教育: 部分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出现疲劳等现象,使患者自身心理压力过大,加重病情的发展。为有效制止此种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可与患者都进行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通过视频教育、心理讲座、心理手册等方面,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患者调整到积极的心态,使患者各方面机能在最好的状态下,由此可有效提高护理的疗效,也可通过上述方法,使患者家属了解患者自身具体情况,可从旁协助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措施的进行,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提升护理疗效。

1.2.5 外部环境: 护理人员应重点可对患者病房进行消毒、清洁等措施,可有效防止患者受到细菌的感染,减少患者身体机能的下降及防御力下降,提高护理疗效; 也可加强对病房的观察,若患者发生意外,可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实施急救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1.3 疗效判定

采用程度使用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定患者的疲乏程度, BFI由0~10的数字,从低到高表示患者疲乏程度由浅到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情绪,SAS及SDS表的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的状态越严重。采用Spitz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OL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OLI分数越低,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低。50例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在干预前即患者出现疲乏症状开始由专业护理人员记录疲乏状态、焦虑及抑郁等情况,与干预后4周的疲乏状态、焦虑及抑郁等记录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 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患者疲乏改善程度比较

干预前患者均出现轻、中、重度疲乏状态,干预4周后无疲乏及轻度疲乏患者人数增多,中度及重度疲乏患者人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患者疲乏改善程度比较[n(%)]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2.2 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前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均高于干预4周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2.3 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OLI比较

干预前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OLI总分(6.28±1.84)分低于干预4周后的(7.79±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中癌因性疲乏主要由于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整体低于标准水平,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造成患者身体出现疲乏、劳累等副作用,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若病 情严重则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威胁生命安全。

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1-2]。临床研究[3]发现,对患者进行教育讲座和心理辅导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有效减少抑郁、焦虑等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保能力和恢复率。本研究中,经过综合护理干预4周后,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无及轻度疲乏患者人数增多,中及重度疲乏患者人数减少[4-5], 综合护理干预前,患者的SAS及SDS均高于干预后,表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情绪; 干预前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OLI总分低于干预4周后OLI总分,表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6-8],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水平,减轻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因性淋巴瘤化疗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跟踪导练(二)(3)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