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网络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2018-10-09葛支忱赵飞飞孙党红许婷婷何胜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信息网络心血管冠心病

葛支忱, 赵飞飞, 孙党红, 许婷婷, 何胜虎, 张 晶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心内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而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目前中国的冠心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冠心病的优选治疗方案,可挽救大量患者的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1-2]。然而,尽管PCI能够使冠心病患者心通信作者: 张晶, E-mail: zhangjingyjs@163.com

肌缺血状态得以改善,但术后仍会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这与许多患者术后未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较差有关[3]。有研究[4]报道, 42%PCI术后患者认为冠心病已治愈,不重视改变不良饮食等习惯,术后健康知识相对匮乏,导致遵医行为较差[5-7]。近来来,互联网信息平台被逐渐应用于医疗护理服务中,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11]。本研究对PCI术后出院患者实施定期电话回访、建立微信平台和微信群提供健康教育及咨询等信息网络技术举措,并评估其对患者行为认知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94例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PCI术; ② 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 术后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 ① 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 ② 手术未成功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96例,对照组98例。研究组中,男55例,女41例; 平均年龄(66.5±8.2)岁, <60岁24例、60~70岁30例、>70岁42例; 初中及以下62例,高中或中专26例,大专及以上8例; 贫困人口2例; 危险因素方面,吸烟41例、肥胖32例、高血压74例、血糖异常56例、血脂异常43例。对照组中,男54例,女44例; 平均年龄(66.2±7.8)岁, <60岁22例、60~70岁33例、>70岁43例; 初中及以下60例,高中或中专32例,大专及以上6例; 贫困人口3例; 危险因素方面,吸烟44例、肥胖35例、高血压77例、血糖异常54例、血脂异常48例。2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段分布、文化程度差异、吸烟史比例和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诊断标准参照最新中国指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周期性出院电话回访,同时采取加入本院心内科“苏北健康之心” 微信平台、微信群等信息网络技术措施,提供更细致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具体包括: ① 管床医生定期进行出院电话回访,询问患者健康、饮食、用药情况,提醒患者按时复诊随访。② 建立“苏北健康之心”公众号和“苏北健康之心”微信群,出院前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苏北健康之心”微信平台、微信群。选择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1 名医师作为群主,负责微信群的管理协调工作,定期发布宣教资料。③ 邀请1名主任医师、护士长加入微信群,适时应对各种咨询和答疑,自由交流,其他医生、护士自愿加入微信群。④ 研究组患者全部加入“苏北健康之心”微信平台、微信群,年龄大的患者可由家属加入,群内成员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发送文字、照片、语音、视频通话等。群内不发送广告等与疾病、健康无关的信息。⑤ 宣教指导内容,通过微信适时推送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生动形象的网络录像、文字材料等疾病自我管理相关知识[12]。针对性予以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复诊指导; 对吸烟、饮酒患者,鼓励其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 因人而异地为患者制定相应运动计划,如室内走动、太极拳、公园散步、快走等,劳逸结合,活动量以不引起明显胸闷、胸痛症状为宜[13]; 通过电话、微信群由患者提供健康卡号进行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及时有序就诊,并告知复诊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1.3.1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文版量表): 共有36个条目,分8个维度,包含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领域。36个条目均设有表示不同等级的备选答案4~6个,本次采用正向赋分,即生活质量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先将该维度内各条目评分相加得到8个维度初得分,再将其转换为标准分(0~100分)。

1.3.2 主要心血管事件: 在出院后1年,通过电话、门诊复诊以及查看再入院病历等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登记,比较2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主要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充血性心力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TVR)、支架内血栓(ST)及心源性死亡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SF-36中文版量表评分比较

随访1年后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每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主要心血管事件比较

经过1年的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50%, 低于对照组的23.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心血管事件类型与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挽救患者生命,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然而, PCI仅解决了严重狭窄冠脉的供血情况,长期治疗仍有赖于患者各方面的自我管理,包括系统的二级预防等,其中身心健康管理至关重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心血管事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大量临床研究[14-16]表明,术后长期予以全面的身心健康管理指导,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互联网技术已发展渗透到医疗的各个领域,信息网络技术的实施可将健康指导从医院延伸到院外,适时了解患者的信息需求,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及时获取冠心病尤其是介入术后的康复相关知识,提升健康宣教水平,明显提高PCI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花钱少、方便快捷、效率高等优点[17-21]。借助信息网络技术适时在线交流,可使患者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温馨提醒,微信群的分享功能还便于共同学习,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量研究[22-26]均已证实。

本研究中选用的SF-36调查表能有效评估PCI术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完美体现,能为临床一线医生提供患者身心尤其是心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便于医护人员随时调整患者的随访和院外诊疗策略。本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患者接受网络信息健康指导,可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强化控制危险因素的意识,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戒烟、限酒等,大大降低了患者心血管疾病再发风险,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随访模式中,对患者、医院、社会均具有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当然,这种模式仅是一种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不能完全代替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的功能,而需要互相补充完善。

猜你喜欢

信息网络心血管冠心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信息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网络共享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若干问题探究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