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UMOOC的《船舶电站》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2018-10-08

科技视界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电站船舶实训

许 敏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言

《船舶电站》是航海院校轮机工程及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理论考试及评估科目。该课程旨在培养远洋船员分析和解决船舶电站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化船舶电站设备,技术精度等级高且操作复杂,高职航海院校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难以掌握复杂的操作和故障排查,教学效率低。

而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1][2]目前,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信息化高效课堂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及UMOOC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集“教-学-做-评”于一体,紧密围绕学情特点、专业需求和岗位标准展开教学。利用信息化环境中优质的资源与服务支持学习者的线上线下学习和课内课外活动。

1 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冷冰冰的可以模块复制,而农业作物是生机勃勃的,有自己的生长习性。如今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终端设备飞速发展,高校学生深受其影响,调查问卷情况显示:高校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近90%都在2小时以上,最多的达到5小时以上。具体分别是平均每天上网时间“5小时以上”的占 28.15%、“2~3小时”的占 23.59%、“3~4小时”的占 20.91%、5小时及以上的占15.28%。虽然大学生上网时间较多,但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时间并不多,调查数据如下:上“社交软件”的所占比重达到了 64.1%;其次是“视频影视类网站”,占 49.6%;再次是“购物网站”,占43.2%;而学习所占比重最小。[3]可见,开拓学生课下网络学习还有很大空间,可通过网络平台UMOOC将“颗粒化”知识如课程思维导图、微课、动画、CAD图纸等向学生手机APP传输。学生课前即可通过形象生动的“颗粒化”知识了解课程内容,并将难点及疑问及时反馈平台。

以培养符合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的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学习认知规律,遵循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两条主线并重的原则,校企联合开展工作领域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对接轮机员与船舶电子电气员职务必须满足的公约要求,按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分项递进的原则将《船舶电站》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九个任务(见图1)。本文以任务四《岸电上船 绿色港口》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阐述利用UMOOC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优势。

1.教学实施

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数字资源、UMOOC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岸电上船操作为主线,通过理实一体化学习来强化学生的电站知识和操作维护技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将课程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又分为课程导入、聚焦任务、实训演练、评价总结四个环节(见图2)。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思路进行。

(1)课前设计

①教师主导活动:

教师将班级学生分组授课,每组含学习自主性及学习能力较高、一般及较差三种类型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整理相关“颗粒化”教学资源包括思维导图、微课、动画、图片、文本等上传至UMMOC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平面教材的有限性;根据学生平台反馈情况制定重点、难点及教学实施方案。

②学生主体活动:

学生登陆UMOOC网络教学平台,获取本次课程任务单,以组为单位按任务要求浏览资料展开自主学习,并制作汇报文案在教学平台提交,为课堂展示做准备;任务完成及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发布在教学平台答疑讨论区。

效果:网络教学平台传播知识便捷且答疑讨论区可实现师生线上互动,学生乐于接受。

(2)课堂设计

①课程导入:教师与学生探究船舶电力来源,引入“岸电”名词,导出平台已发布的课前任务单,安排学生分享优秀作品,并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提高,将课程进一步延伸。

②聚焦任务:教师借由教学平台讨论激烈的帖子引导学生理解岸电上船工作原理;UMMOC发布“XX船岸电箱接线图”CAD图纸,让学生掌握岸电箱内部构造及操作原理,并可提升学生电气识图能力,为船舶电网故障查找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船舶电站“3D虚拟现实设备模型”练习主配电板船电换接岸电操作,为实操打好基础。该模型可以拉近、推远,转换视角,进行模拟操作,很好地起到了类似现场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对主配电板、应急发电机等船舶电站中最复杂设备的构成、使用、操作和维护进行形象、深入地学习。

③实训演练:学生分组于实操训练区完成不同阶段及不同情境下岸电与船电切换操作,增强的不止职业技能还有团队责任感。同学间互评并将错误操作拍照发送UMOOC网络教学平台,供教师后期统计该任务易出错知识点。

④考核评价:教师在UMOOC平台发布随堂测验,学生作答完毕后进行批阅并统计分析。导出错误率高的题目与学生探讨。教学平台随堂测验客观反映学生重难点掌握程度。

最后,通过UMMOC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导出本学习单元学生综合成绩(含在线自学时长、操作练习、随堂测验)完成过程性考核并进行小组排名,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效果:基于兴趣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互动留痕,便于管理;仿真模拟训练,强化技能;现场实操,技能提升,难度提高学生也能很好完成操作,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平台测试统计,及时了解学生本讲内容掌握情况。

(3)课后设计

抛出深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利用UMOOC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与老师、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学生利用船舶电站“3D虚拟现实设备模型”线下练习或利用实训管理系统预约船舶电站实训设备。

效果:问题教学激发思维;课下练习巩固达到熟练操作目的。

3 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效果与创新

1.教学效果

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率及积极性明显提升。通过海事局船员适任评估系统统计,2013级轮机工程及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学生 《电气与自动控制》实训评估科目一次性通过率达91%,获得海事局好评。该批学生毕业上船工作后,理论知识扎实、各项操作规范熟练且主动性强得到企业肯定,使学校就业声誉进一步提高。2014级及以后各届,《船舶电站》均采用此高效教学模式授课。

此外,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教学学时减少一半,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又降低了教学成本。

2.教学创新

(1)本课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集“教-学-做-评”于一体,紧密围绕学情特点、专业需求和岗位标准展开教学,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高效。

(2)学生课下可通过船舶电站“3D虚拟现实设备模型”模拟操作,或通过实训管理系统与老师预约船舶电站实训设备练习。

①“教-学-做-评”于一体的《船舶电站》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课程标准。

②“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课堂教学与船舶电站工况有机结合,按照职业工作的实际情景,采用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③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微课、交互动画,绘制CAD图纸等信息化在线教学资源。进而优化完善《船舶电站》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④考核制度改革:搜集和制作职业考试题库,实现在线测试,改革考核制度,增加过程性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

4 总结与反思

本信息化课堂重视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课程教学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微课、交互动画、3D虚拟现实设备模型和在线测试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UMMOC网络课程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时跟踪、交流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学习兴趣与自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学的高效,课堂展示环节又魅力十足。

猜你喜欢

电站船舶实训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