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8-10-08朱文乐

科技视界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民办高校信息化

崔 璨 朱文乐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是信息时代下的新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的教育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大学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在经历巨大变革,“互联网+信息技术+教育”催生出了微课、翻转课堂、MOOCs等等,这些都影响和变革着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师教学及课堂教学模式,相应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教师无疑需要跟上时代发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下来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中则必须纳入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考量。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在备课、课前活动、课堂教学、课后互动等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能力。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有效率97%。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包括高校教师的个人信息、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

1.2.2 统计工具

本次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问卷纸,问卷回收后经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输入电脑,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2.1 基本信息

此次调查中男教师占比41%,女教师占比59%;年龄在 30岁以下的教师占 40%,31-40岁占比 35%,41-50岁占 21%,50岁以上占 4%;学历层次上本科占 5%,硕士占 94%,博士占 1%;教龄在 1-5年的占 57%,6-15年的占38%,16-25年的占5%;其中接受过师范教育或系统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占52%,没有的占48%。

2.2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2.2.1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情况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是指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并利用其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意愿。高校教师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和 “提高教学或学习效率”均占20%,认为“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帮助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小组协作学习”分别占 19%、18%、17%和 6%。

在信息化教学中,高校教师更希望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型教学 (如翻转课堂)”,选择比例高达58%,占到一半以上;其次是“传统讲授型与交互型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比例达38%,选择“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的仅占4%。可见受到现代教学理论的影响,绝大部分教师已经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思想,教学中更多的以学生为本位、为中心,教师角色有传统的掌控者变为引导者。

高校教师认为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13%)、改善课堂环境(12%)、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2%)、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住所学知识(11%)、学生学习更有成就感(10%)等各个方面。

表1 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影响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目的的变化及对学生的影响都有积极、明确的认识,信息化教学意识较强。

2.2.2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掌握情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掌握情况包括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式和方法、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模式和方法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有效选择合理教学内容、设计实施有效教学活动能够为教学提供恰当的媒体、资源和工具,创设有效地教学环境。本部分就是主要了解教师的信息化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在备课阶段高校教师获取资源的最主要得两种途径和方式:一是查询专业网站(32%);二是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30%)。这两者的比例占到了60%以上,再者是查找相关书籍或材料(18%)、请教其他老师(14%)、付费购买资源(5%),可见信息时代网络获取咨询的方式已经较为普及。

信息化教学技术包括基本的办公软件、信息化交互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高难度的网络课程及平台开发应用技术。从表2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的教学技能掌握和应用的熟练情况:(1)使用 OFFICE软件、电子邮件、下载安装软件等基本通用的技能技术掌握熟练程度是最高的;(2)参与学生的网上讨论论坛、社交网络、从网站下载或上传课程资源到学习平台供学生使用和教学中使用社会性软件这三项的熟练程度也较高,并且可以看出随着社交、播放软件的广泛化、大众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更为频繁、畅通,师生关系的互动从课上改为了随时随地;(3)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技术的难度的升高,民办高校教师的掌握熟练程度在下降;4、信息化教学管理工具和开发技术能力是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最薄弱的方面,有高达70%左右的教师群体不能熟练掌握。

在表3所示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用于教学环节最多的是:课前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备课、搜集学习资源供学生使用和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较少用于为学生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练习任务等。

表2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掌握程度

2.2.3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及需求情况

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来看,教师应具有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如果是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学生会接受过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的教育,但是在后续的职业生涯中信息化能力的继续教育也会非常重要,非师范生则应该是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在职前培训和后续职业生涯都应该继续接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

调查数据显示,民办高校教师近两年参加过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学习或培训时间在5天以上的有23%,1-5天的有47%,少于1天的有 18%,没有参加任何学习或培训的占12%,数据显示民办高校教师接受了5天以上较为完整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人数较少,大部分的接受培训时间少于5天,也有30%的教师接受时间只有少于1天或是完全没有任何学习或培训经历。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的途径有:通过MOOCS课程、网络课程等进行网上学习(54%)、在业余时间自学 (16%)、与其他院校教师交流讨论(12%)、校外提供的现场学习或培训(8%)、学校组织开展的学习或培训(8%)。

在民办高校教师近两年接受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学习和培训内容方面最主要的是基础理论学习和课程的学习,像是 “互联网的应用和一般应用程序的入门课程”及 “多媒体技术课程”这两项的比例占到近50%,特定主题的应用程序的学习或培训、信息化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学习或培训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培训课程、特殊设备培训、互联网应用和应用程序的高级课学习培训的比例较低。并且随着学习培训内容的专业程度和难易程度而成反比下降趋势。

表3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情况

表4 高校教师接受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内容

2.2.4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影响因素

在民办高校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受影响的因素中,有42%的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是极具优势的,有38%的民办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具有兴趣,也有认为缺乏足够的技能 (59%)、缺乏备课时间(44%)和教学法的支持(41%);除了主观因素外,以下客观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这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缺乏教学资源(70%)、缺乏软件技术(67%)、缺乏有效教学模式的支持和经验(68%)、学校缺乏激励措施(63%)、学校的设施设备条件不能够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61%)、缺乏硬件技术(60%)。

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学校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培训(96%)最为重要,再者是学校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92%),其次是在线帮助网站(85%)和国内外专家的报告(72%)。

3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1)高校教师主动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高校教师要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改变和冲击,积极主动的学习新技术、适应新环境,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跨越信息技术的门槛;加强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修养,教师应做到熟悉并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从而不断加强信息化教学理论水平;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包括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多参与各种信息化教学公开课、比赛等。

(2)民办高校要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教师队伍是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力量,调查数据显示民办高校教师中30岁以下和教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占比较高,并且民办高校教师所受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时间也较少,其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民办高校应通过建立完整的岗前培训、职后培训及继续教育等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培训覆盖全体教师,除了帮助新入职教师建立信息化教学观念并快速掌握一定信息化教学技术,教师入职后也要通过定期校本培训继续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3)高校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软硬件技术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也是影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因素,并且软硬件的配备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之一,其可用性、获取便捷程度都会制约民办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及其提升,所以民办高校应该建立信息化教学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民办院校资金使用自主性强的优点,积极引进新型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比如交互式白板、智慧教室、云平台、教学管理软件、在线学习课程系统等,借助软硬件技术上的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4)高校要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聚力整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包括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多项环节,以往靠一名教师孤军奋战的方式将不再可行,高校应通过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整合教学名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开发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并在年龄、专业、知识和能力上进行搭配,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汇聚,打造学习型、成长型、复合型、互补型教学团队。

(5)高校要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激励、考核的常态化机制。民办高校应建立信息化考核制度和相关的激励制度,通过定期考核可以及时了解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推动合理竞争,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培育出一批主动适应并积极引领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教学的“未来教师”。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民办高校信息化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信息化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