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持通关文牒,行走万里河山

2018-09-28未央

学生天地·初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介绍信阳关出游

未央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古人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有人出游是为了避乱求生,有人出游是为了快意人生,前者如杜甫颠沛流离,后者如李白辞亲远游。不管是因为什么去看世界的,通关文牒都是必带的。

在古代,先不说你是否有钱和时间,身份限制是第一道障碍。因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说走就走的。就连去别的城镇都要先开介绍信,没有介绍信的人则被称为流民。古代虽然没有护照,但早已有了护照的雏形。我国护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那时候的护照种类大体上有牙璋、符节和圭璋等。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护照的种类则演化为符、传、关照等,如今的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遗址博物馆,还存有两千年前汉武帝时期签发的陽关关照。据说,当时无论是西域人来汉朝,还是汉朝人出关西去,都必须持有盖着阳关大印的关照才行。

到汉朝时,除了关照之外,还出现了过所凭证,过所一式两份,正本和副本都必须由主管官员和协管官员签名盖章,确认无误后才可出入边塞。唐宋时期的护照种类比较繁杂,主要为过所、公验、关引、文牒和符牌等。到了元朝时,则出现了公据、公验和腰牌。这一点从元代时船舶司的明确陈告“船商欲出海贸易,必须领总司衙门元发下公据和公凭”便可看出。

明朝时,护照包括文牒、关照、符牌和勘合等,其中勘合主要是通过在契文上加盖骑缝章,凭借勘合来防止作伪。明朝诗人戴弁有诗云:“月明虏使闻鸡渡,雪霁番王贡马来”。正所谓“闻鸡度关”,说的就是过往商客、百姓需等到鸡鸣时点名,验明身份后方能入关,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通商、通贡的热闹景象。而到了清朝,则开始改用“护照”一词。

从护照的演变过程便可知,古人出游难度系数是极高的,想要安全出行,必须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行。

猜你喜欢

介绍信阳关出游
你出游,我出油
介绍信照亮生命轨迹
遥望阳关
未来出游大作战
新入职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证明信丢失、过期应如何处理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西出阳关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黄沙当中寻阳关